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三国圈>第三四三章 北方军全是疯的

更别说就百余人的小队在门前捣鼓了,他就是以看稀奇的心态,领着麾下守城的一众头目,在城墙上看稀奇。/p

百余北方军,吭哧吭哧的推来二十多辆大小不等的车,四轮八轮的怪车皆有。/p

就在杨秋等一众守军看猴儿一样的目光中,一辆辆车上先是被搬下来了大轮子,一根根似铁似木的条状轴,带凹槽的木条块等一堆零件。/p

一堆轮子零件,就在城墙上守军的目视下,车上拖下来的大轮子被竖起,轴承被安放,弩台被卡紧。/p

三门攻城炮,不紧不慢的在城外被组装了起来。/p

之后,北方军士卒推了两下,拿出几个杆在地上一竖,杆上又插着什么器具,有士卒在后面,对准城墙看,时不时对左右喊两嗓子。/p

一个个粗若儿臂的大弩箭被从车上搬下,插入了攻城炮的凹槽之中,拉车的骡马被套上了笼头,用来围着一个圆形的木架转圈上弦。/p

两个手持彩旗的北方军士兵,一左一右,走到了三门平行布置的攻城炮前方两侧。/p

之后,就是小旗一挥,三门杨秋等人眼中的“大弩车”,就“嘭嘭嘭”的朝陈仓南门射出了大弩箭。/p

杨秋等守军哈哈大笑,百来小人,三台弩车,对一座城市放箭?/p

“北方军全是疯的。”/p

杨秋信誓旦旦,从北方军冬天不歇,来找他晦气,他就知道这群人全是神经病,拿三门弩射城墙?/p

只不过,很快陈仓守军就发现不对了。/p

弩箭不是朝城上射的,似乎是射的城门,只是没射准,一发低了,蹭着地没飞过壕沟,直接栽吊桥下的壕沟里了。/p

另外两发一箭被墙面崩开,另一箭倒是扎上了门左侧的城砖墙。/p

陈仓守军压力不大,面对北方军的猖狂进攻,毫发无伤。/p

只不过突然就是“轰”的一声,一股沉闷的雷响从城下升起,继而又是“嘭”的一声,扎在城墙上的爆破筒带着漫天迸飞的碎石,一朵蘑菇云直接在城上升起,浓烟滚滚上墙。/p

陈仓南墙上顿时就是一阵惨叫,无人受伤,全是被突然的旱雷给吓的鬼叫。/p

这一响,杨秋就知道不好了,这是会飞的鞭炮,还他妈能扎上墙?/p

城墙都能扎上,那扎城门不更好扎,扎上一炸,我滴个妈,这哪还用攀城,城门都得给炸没了。/p

果不其然,城南面攻城小分队,对射偏了毫不介意,仍旧慢条斯理的朝弩机上安放“战术弹道导弹”,不紧不慢的上弦,发射。/p

自从军中的导弹不点火了,而改为了用弩施放,人人谈之色变的“弹道导弹”,反而受到了北方军的强烈追捧。/p

毕竟北盟造导弹的手艺有点潮,导弹点火老飞不起来,只能原地把自家炸的死伤一片,就像张飞的掷弹兵试验里一样,从来未见杀敌,自军伤亡过半。/p

可一改成弓弦施放,那究竟绷出去了还是没绷出去,是个兵就心里有数了,对性格难以捉摸,时常飞起来都乱窜,且特爱自爆的导弹,就从谈之色变,变为放心使用了。/p

毕竟非点火式的导弹,走的是直线抛物线,不会屁股冒火,满天乱窜。且炸的是敌人,延迟引信与鞭炮一样,烧不完根本炸不了,自家一点心理压力没有。/p

有压力的是陈仓守军,三轮试射过后,三面攻城炮的射速就越来越快,先是扎在南门的大弩箭,把中门炸的爆裂,继而北方军还不满意,继续把两个偏门的大门,全炸的碎裂。/p

北方军一兵未损,陈仓城门未失,只是城门全不见了。/p

这让杨秋差点疯喽,狂打旗要求和谈,从侧门出城的三波信使,全被北方军带回了大营,就是没有回话。/p

北方军同样没有趁陈仓没了城门时攻城,反而弹药一用光,百十个士卒,推着未拆解的攻城炮,赶着拉车的骡,慢条斯理的回去了。/p

陈仓守军的士气崩溃了。/p

都知道守不住了,可北方军不和谈,不收降,还是不围另外的门。/p

次日,还休战了,似乎是给陈仓守军以时间,好修理城门。/p

只不过,到了第三日,又来了一拨攻城部队。/p

一个由一辆辆马拉板车组成的部队,同样的五十多辆车,左右翼各一队骑兵护卫。/p

全是马拉弩车,就是在陈仓城墙守军的射界外,拉了个双线列,之后马头一掉转,一辆辆支援步兵的自走炮,就开始向城墙上自由射击了。/p

这让陈仓守军简直疯了。/p

居高临下,站的高,才能尿的远,这是常识。/p

可陈仓布置于城头的守城弩,偏偏射程还不如平地射上城的一辆辆车载弩机。/p

就是个构型不同,城防弩是三弩臂,上弦慢,射速慢,但是射程远。可北方军的马拉弩车,不过就是弩臂反曲向前,一臂之弩“嘭”的一声,弩箭就划过三百步的距离,飞上了城墙。/p

这城上的弩都射不到城下的弩,还怎么对射?/p

除了闷头挨射,陈仓南城墙上的守军,手都还不了。/p

幸好这弩不带炸的,可不少弩箭跨射过城墙,全漫天飞陈仓城内了,逢窗破窗,见瓦砸瓦,路上正走着呢,不注意就挨一箭,这谁敢乱走动?/p

杨秋欲和谈,继续派使节入北方军营地。/p

可北方军还是理也不理,当日射毕,隔日又歇一天,待北方军后方兵马依次抵达,又是一队攻城部队,开赴城下。/p


状态提示:第三四三章 北方军全是疯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