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三国圈>第二三六章 其心可诛

要说追击吧,是真追击,一直就在追着呢,可越到后来越不击。/p

基本就是张纯叛军攻下逃跑路上的县乡,稍事休整后,北方军才到,不跑肯定挨打,于是只能接着跑。/p

就这么一个跑一个追,让时刻关注北方军作战的卢植,冷汗直流的是,北方军之所以老是予张纯以“喘息之机”,就是一接收叛军盘踞过的县乡,就要开始“严查通匪”了。/p

谁通匪很好判断,卢植不在现场都能判断出来。/p

因为凡是不加入北方联盟的豪族地主,肯定通匪。/p

北方军追张纯都追的懒洋洋的,偏偏攻打“顽固的通敌堡垒”,也就是叫门不开的豪族坞堡,凶悍无比,通敌俘虏为前驱,后面跟着战车,火油,投石机。/p

只要坞堡守军一疲,大批仆从军蜂拥而上,大多豪强坞堡根本守不到第三波,就会被攻破。之后合族全被打入“通敌俘虏”队列,清点缴获之后,继续上路,追击张纯。/p

通敌俘虏,地方义军仆从军,北盟豪强部曲,北盟直辖的北方军,四个波次,就这么锲而不舍的追在张纯之后,逢郡破郡,逢县破县,县令叫城不开,即为通匪,擒之立杀。/p

更神的是北方军的“战时候补官”制度,郡守通匪杀之,国相补郡守位,国相通匪杀,都尉补上,斩通匪都尉,郡丞顶上。/p

县一样,县令通匪杀,功曹史顶上,功曹史通匪杀,县丞补上,斩通匪县丞,廷掾补上,阶次替补,还是郡县原班人马。/p

只是“通匪”的全杀了。/p

但郡县还是朝廷的,北方军只是“路过”。/p

临时顶上的官,只是“战时候补官”,朝廷与幽州牧刘虞,若是不认,另派贤良,顶掉“战时候补官”就是。/p

卢植懵了,这确实不是造反,这是“其心可诛”。若非天下大乱,莫说郡国朝官一个“通匪”就杀,就是擅杀一个县令,都是等同造反。/p

可北方军就这么不管不顾的一路杀过去了,身后郡县的“候补官”,皆只有上官通匪之证,无人言北方军有造反嫌疑。/p

这正是卢植最担忧的,他忧的不是北方军军势,是北盟之势,是北盟钱粮与地方郡官县吏财帛不分,北方军与豪族部曲共体,中联储与一堆银行票号,又与外州一堆豪族商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卢植没见过这个,只知非但北盟势力迅速蔓延,几有全掩幽州之势,连冀州,青州,徐州在地豪族,多有与其勾连。/p

关羽部泛海之地,不就是青州东莱?为其转运粮秣的却是徐州巨贾,豪族麋家,族长糜竺之弟糜芳,就随关羽部一同登陆辽东,在登陆场负责渡海物资交接。/p

更令卢植心忧的是西面,跋扈如董卓,偏似与幽州北盟极为契合,马棉粮布转输贸易量越来越大,大批凉州将领频频在幽州现身,就是在士官学校之中,都有不少雍凉将门子弟正在就学。/p

幽凉勾连日深,让卢植心惊肉跳,夹在其中的并州,时下也是云谲波诡,乱子不比凉州少,丁原危矣!/p

让卢植心惊肉跳的就是这个,丁原不过一县吏,只要被董卓跟李轩任何一个盯上,都绝无幸理,一旦幽并凉三边合体,大汉危矣!/p

与黄巾乌合相比,若是雍凉军从河套入三辅,北方军沿冀州南下,夹击司隶洛阳,谁人能挡?/p

幽并凉三边的将帅,可不是头抹黄巾的蛾贼渠帅,卢植暗忖,就是自己率北军五校与幽凉边军对上,怕都轻易不敢出城野战,与被自己围困的黄巾,又有何异?/p

即便北盟不反,以其势在北地蔓延之快,现代,文明,科学之蛊惑人心。若其敌视儒学,起清谈阔论,诸子百家之争不怕,君子动口不动手。/p

他怕的是北盟丧心病狂,学始皇帝焚书坑儒,以北方军行事之不顾后果,郡守县令且“通匪”即杀,讲理的儒生又岂讲的过杀鸡之刀?/p

“难不成小仙竟存李斯之念,欲焚《诗》《书》,禁私学,坑述士?”/p

卢植本就是幽州涿郡人,对起于幽燕的北方联盟,本就感情复杂,特别是盟主还是他的“弟子”,李轩更是没皮没脸的见他就自称“弟子”,更是让他五味陈杂,“秦二世即亡,实赖斯多矣。”/p

“这话对。”/p

李轩点头,“但与焚书坑儒无关,秦亡在破封建,建郡县。秦是被破了封建,无家可归的诸侯,又破了的。说是实赖破郡县的李斯,倒也对。卢师明知秦亡在哪里,秦时之儒莫说革鼎之力,找都找不到在哪里。”/p

说着,又是一乐,“儒就是投机分子啊,高祖不取,文景之治时,黄老还是显学,倒是武帝独尊之后,坑儒都坑不了了,满天下认字的全是儒啊,读书入迷,官迷。”/p

卢植差点被气乐了,吹胡子瞪眼:“既知天下读书人皆儒,你岂敢罪天下,又如何可灭儒全族?”/p

“我是不会罪天下的,我为何要灭儒,我才不背黑锅。”/p

李轩冲卢植眨眨眼睛,“我让天下罪儒,让百姓灭儒全族。职分十等,儒为第九,低于娼妓,高于乞丐如何?我置新学,让新学之子,以护卫文明的名义,打倒儒学,把老儒全送牛棚里喂牛如何?武帝且知商贾发配军前,我又何必坑儒,我让儒生不如死,予人民发泄,岂不是废物利用,其乐无穷?”/p

说着,又是一笑,“卢师,盟内小人多,却不怕我大哥,二姐,三哥,偏


状态提示:第二三六章 其心可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