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虽然称作市,但论大小不过是个镇子的面积,偏偏酒店贵得惊人,哪怕李约这样不差钱的小气鬼,看到账单也忍不住啧舌。不过,对于终于可以一个人住单间的好处来说,这些钱啧两下舌也就认了,谁叫戛纳的酒店贵虽贵,奢华程度也算是物有所值呢?

参赛,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欧洲评委的口味,另一方面,李约也想认识更多的影界同仁。上次在奥斯卡与李安聊过之后,受益菲浅,李约就觉得闷头死钻不是个事,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多交流,才能突破。

对于得不得奖这件事,李约倒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么介意。

她是喜欢得奖,她是喜欢赚钱,但是,并不代表她就特别看重这两点。有了自然开心,没有,也不妨碍她对电影的兴趣。

于是,所有的记者就看着李约象只仓鼠一样,在戛纳四处拜访各路导演。开始,李约拜访的对象还都是些大牌老牌导演,比如佩德罗·阿莫多瓦,比如肯·洛奇,等等甚至其中还有几位评委,比如今年的评委会主席王家卫。同是中国人,李约的粤语毕竟来自于香港人,很是地道。可能是他乡闻乡音,特别有感触的原因,两人聊的时间就特别的久。于是,立刻就有人写出李约是否在贿赂评委的消息。

可是,这不过是李约行动的开端,她一路拜访下来,连名气远远不如她的新晋导演也没有放过,而且,一聊就大半天。这种莫名其妙的状况,让各位记者都迷惑了起来,完全不理解李约这位算是大牌的导演,在做什么。

至于《你是他吗》的公关程序,李约都交给了杰西卡,自己则半天拜访同行,半天整理收获。整个戛纳期间,没有比她更忙于学习的影界人士了。

每个导演的脾性审美都不相同,有的是不擅言辞,有的是不觉得和李约这么年轻的女孩子有什么可说的,更有的是得高望众已久,并不把李约这个奥斯卡最新最佳电影的导演放在眼里之类的心态。所以,照正常状态来说,肯定会有人给李约冷脸,最后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可是,李约有魔法啊。暗示什么的,这个时候不用,岂不是浪费?尤其是刚刚升任正式魔法师不久,暗示技能效果更加明显,每次交流都让这些导演快把心窝子掏出来了。等李约走了,又觉得纳闷,自己怎么就聊得这么开心呢?

戛纳的这一群导演当中,李约与王家卫聊得最深入。一则是因为大家都是纯粹的东方审美熏陶出来的品性,二则,虽说粤语李约虽然从前不懂,但它毕竟属于汉语,表情达意方面完全没有英语那种隔一层的感觉。

另一方面,李约感觉王家卫在电影语言表达方面,与李安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节奏缓慢,同样诗意情怀。把他说的关于电影的想法和李安的放在一起比较,李约觉得关于艺术电影的想法更丰富,层次更分明了。

倒是几个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导演交流起来困难了一些。李约既不会说西班牙语,也不会说葡萄牙语,德语只是结结巴巴的水平,法语普通交流还行,遇着专业名词就只能转着弯来形容,很是费劲。

当然,来参赛的导演,都是会一些英语。但两个非英语母语的人用英语交流,必然总是显得生份。往往浪费一下午的时间,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与王家卫聊半个小时。

不过,只要交流,就会有收获。几天下来,李约整理出来的小册子完全可以出一本名叫《导演心得》的书了。看着这本册子,李约心里满足极了,觉得这趟戛纳之行圆满了。直到杰西卡率领.l.的好几个服装助理进来揪着她试礼服之前,李约这个电影节都过得挺顺心的。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大明星不多。除了《通天塔》的一众演员,比如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和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之外,大都是些走艺术片路线的演员了。这些演员大都演技精湛,却声名不显。除了电影学术类媒体,其它媒体是不怎么愿意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的。

说起活跃度,李约这个导演远不如加斯帕德·尤利尔,他本来就是法国人,在戛纳完全是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连记者们都爱多说他两句好的,更何况,经过这场爱情电影的磨练之后,他的魅力更加耀眼起来,让人无法忽视。

倒是克里斯亭斯图尔特还显得比较平静。认识她的人不多,年纪又小,甚至影展中的很多电影她都不够年纪去看,只接受了几个美国记者的采访,能不能让名字出现在媒体上,完全看运气了。

参加颁奖的那天,红毯上,李约大概可以算是风头最劲的导演了。此时不过是奥斯卡刚刚过去三个月而已。双李奥斯卡给人的震撼还在心里,这位年轻的女导演在得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就来到了戛纳,这一点让戛纳多少也有点小得意。所以,李约在红毯上的位置被安排得非常靠后,不说粉丝,记者在她出现时就极为热情,闪光灯不要电一样地连闪,李约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独享的热情,感觉有点兴奋。

“李导演,你的新片怎么会选中加斯帕德的?”提问的是法国记者,明摆着要为自家演员宣传。李约倒挺喜欢这种问题的,她也喜欢宣传。

“是《漫长的婚礼》让我注意到尤利尔的,他的演技很不错,而且年纪也合适,找到他时,我还担心语言问题,没想到他英语非常好。看来上天早就让他准备好了。他是我心目中本片第一位的男主角。”

李约如此大力赞美,


状态提示:62导演心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