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星耀香江>第三百四十一章 再创纪录

一部被誉为“全球华人收视最高的剧集”,成为80年代,香港电视剧一个美丽的传说,始终都迎来观众的各种评论——尤其是其结尾,更被称为最扑朔迷离的结局。各种评价褒贬不一,但无不体现这部作品的经典永恒。

杨林承认,自己对于《义不容情》这部电视剧,是非常偏爱的。

《义不容情》的故事情节,自然是足够传奇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对痛快淋漓,跟一般民众的价值观念、审美倾向严丝合缝,真个是一呼百诺,应者云集。

亲情是此剧的重中之重,整部剧集的线索,就是兄弟间的恩怨情仇,别的感情,都由此生发出来。

如果让杨林说,这部戏里边,哪一个演员演得最好,杨林毫不犹豫的就说是温兆仑。主角阿健不算,因为他实在是高大全,伟大的离谱。

“丁有康”这个角色,有“港剧第一奸角”之称。丁有康由于幼年贫穷阴影及丁有健溺爱,形成对名利极其偏执个性,为人表面温和有礼风度翩翩,实则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先后杀死女友赵加敏、养母云姨、侄子及丁有健朋友,被丁有健设计送上绞刑架。

丁有康一生大起大落,坏得淋漓尽致,却并不模式化,心路变化刻画丰满,加上监制韦家辉对其人性弱点的深入挖掘,和温兆伦细腻到位的演出,使得丁有康成为经典奸角,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而《义不容情》也成为温兆伦的成名作及代表作。

开车撞人,让哥哥顶替做牢,接着把怀孕的女友,从火车上残忍的推下,一石两命!把亲手养大自己的云姨杀死,丧近天良!然后又把老婆活活气死,为了钱。又绑架自己的亲生儿子。qín_shòu啊!最后坐牢出来后,变本家历,为了夺大哥的家产,在食物里下老鼠药,打算毒死他哥全家(侄子被毒死)。

可以说,“丁有康”已经达到六亲不认、qín_shòu不如的至高境界。坏得令人发指,让人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

历史上的《义不容情》,是1988年拍摄,1989年出品。现在杨林把它提前一年,搬上银幕。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兆仑。是否能够达到他一年后的水准。所以,在拍戏的时候,杨林的精力,几乎就全部都放在温兆仑身上。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杨林的要求。都要求非常严格,完全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一旦温兆仑的表现,有一点点的瑕疵,杨林便不厌其烦的讲解、纠正、指导。

刚开始的时候,温兆仑很郁闷。在片场,他是ng最高的演员,没有之一。别人大多是一条过,顶了天拍个两三条。但是,每当他的镜头。经常拍个十几条,杨林仍然不满意。每当杨林一喊“咔”,温兆仑就觉得心都跟着一颤。他总是感觉,剧组的全体演员,都像是在看他的笑话。一个平均ng十几次的演员,有什么能力,担当这么一部大制作的男二号?

但是,随着拍摄的进展,温兆仑渐渐的感觉到,原来,ng的次数多了,有的时候,并不是耻辱。每一次ng,每一次杨林的循循善诱,耐心指导,温兆仑都觉着,自己都在进步。自己就像是一颗满是枝杈的小树,随着杨林的修剪,越来越精干,越来越挺拔,长得越来越快。

这个时候,温兆仑才知道,原来这部戏里,最重点的,不是黄日铧,不是刘嘉姈,也不是和杨林“闹绯闻”的曽華倩,居然是自己!

对于杨林,温兆仑感激莫名。不仅仅是交给自己太多技巧、太多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温兆仑感觉到,杨林的无私胸怀。论资历,自己只是一个新人;论交情,自己更没法和无线电视台的那些老人比。可就是这样,杨林“钦点”自己,成为这部戏的男二号,不遗余力的调.教,完全没有亚视无线的隔阂。

温兆仑的心里,感动之余,泛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表演愈加卖力,每当别人都放工,他依旧在钻研剧本,丁有康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吃透摸准,争取最完美的演绎这个角色。

对于温兆仑的表现,杨林非常满意。底子好,有悟性,肯吃苦,勤钻研,这样的人不红,谁红?

千呼万唤之下,《义不容情》终于播出。

与此同时,无线电视台的台庆剧《新扎师兄》第三部,也已经播放到第十集。与去年的《倚天屠龙记》一样,无线电视台抓住时间空挡,率先播出。这时候正好情节展开,收视稳定,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抗《义不容情》。

这是示弱之举,谁都看得出来,无线电视台这是对《义不容情》太过忌惮,担心正常竞争,会惨败下风。不过也不怪无线电视台如此自降身段,《义不容情》的关注度,实在是太高了。高到就连邵义夫,都不由得深深嫉妒,老子这一辈子,拍了无数的戏,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风光?

《新扎师兄》的反响,的确不错。

无论无线电视台的当红小生梁超伟,还是当家花旦刘嘉姈、邓萃雯,当年港姐新人丘淑贞,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义不容情》就是《义不容情》,遇到这一部神剧,无论《新扎师兄》怎样的优秀,都注定了沦为陪衬的悲剧。

《义不容情》第一集播放的时候,起步的收视率,就是40多点,仅仅比上映十集之后的《新扎师兄》5个点。这个收视率刚刚统计出来,无线电视台上下,就是一片哀叹。<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一章 再创纪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