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继英将纯豆浆倒进一个烧锅里,夏灵凤就开始坐在灶边烧火添柴。
红红的火焰熏得灵凤脸红红的。夏灵凤却对这个感到异常兴奋。
陈新兰抱着青青来了,小家伙要喝豆腐脑。
就快要开了,这时柴却没了。
陈新兰就开始骂丈夫:“我说,你还叫什么‘夏金文’,你倒是‘文’的是什么?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还‘文’,就会给我在几根棉柴上‘文’,你‘文’得好,现在棉柴不够烧了,要再回去搬!”
“文”在这里,一指识文断字,二是平时做事讲究,一分一毫计较。
打豆腐的师傅说话了:“这你可怪不了人家夏金文,是你儿子搬来的!我跟他说五捆,他就没有多抽几根棉柴。差一把火水就顶开了!”
旁边人家棉柴已经搬来了,赶紧说:“用我家的柴!”
秦继英说:“我们用了你家的怕你家也不够了,一会儿叫立勇再给你送过来!有个十根棉柴就够了!”
抽了十根棉柴,果然,豆浆马上沸腾了!
夏灵凤赶紧抽掉柴。火再大一点的话,舀豆浆结束的时候,最后一层就会烧糊了。铲起来的锅巴就是胡的,不好吃了!
豆浆煮沸了。
豆坊里的师傅把它用桶舀进了一个按比例配以石膏水的木桶里,师傅舀完豆浆,喊了一声:“吃锅巴啊!”
师傅舀完豆浆,喊了一声:“吃锅巴啊!”
夏灵凤赶紧递上盘子,一大锅铲锅巴就放进了盘子里。
青青喊:“我要吃锅巴!”
夏灵凤就用筷子夹开一块递给她吃。
夏灵凤家的豆浆一舀起来,另外一家,就开始把豆浆倒进烧锅里,一家接一家,一环接一环。
师傅用一支木桨不停的搅拌豆浆使石膏和豆浆充分融合,而后,让它冷却凝结;
陈新兰抱着青青,青青口水要流出来了,一个劲地说:“凝住了!凝住了!”
师傅搅了一下,没有!
青青很失望。一会儿又说:“奶奶!凝固了!”
陈新兰摸摸她的脸蛋:“你知道什么叫凝固了?听人家师傅的!”
师傅又伸进去,搅不动了,看起来凝固了。
师傅问了一句,“豆腐花舀几瓢?”
夏灵凤赶紧回答:“四瓢!”
夏灵凤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陶瓷缸子,四个陶瓷缸子,里面有早准备好的白砂糖。
师傅就每个里面舀了一瓢。
青青喊:“我要一缸子!一大缸子!”
陈新兰笑道:“我的孙啊!你嘴张得倒是大!吃不完!我们俩喝一缸吧!”
师傅舀满一缸子,陈新兰和青青说:“走,端起走!我去叫老东西来担豆腐!叫你爸也送柴货过来!”
说着,自己和青青先走了。
夏灵凤喊秦继英:“嫂子!我们俩喝这一缸子。”
就找来一个干净的碗,倒了一半出来,自己端起缸子吃起了豆腐花。
好香啊!味道那么纯正!比前世的豆脑好喝多了!
开始做豆腐了!
师傅取六块长约60厘米宽约60厘米深约4厘米的槽形木板,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水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几块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使劲挤压,减少含水量。
一个多小时后,搬开石头和木板并将它反转过来,师傅拿去了白布,哇!一大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师傅拿来刀,仔细切开。
夏立勇搬来了半捆棉柴,足有四五十根,这家人笑着说:“太多了!太多了!”
秦继英说:“多了免得着急!这棉柴也不值钱,没事!”
夏金文忙把水桶挑过来了,放在案板边。
师傅切完了,秦继英就一块一块的用手轻轻的抬起,再轻轻地放进水桶里。
夏金文和儿子夏立勇就一人挑了两桶豆腐回家去。
夏灵凤和秦继英收拾好一切,也和师傅道了谢,就回家来了。--6902+dc+24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