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我爹是土皇帝>第233章 两个民族的融合

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虽然霸上算不上是冯智彧真正意义上一直居住的窝,可毕竟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多了,已经算是他在这边的家了。

不管怎么说,回到家里的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早在他回到长安的时候家里这边就得到了通知了,所以等冯智彧和李丽婉回到家的时候整个冯府都是暖呼呼的。

没有他俩在的时候下人基本上就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像主卧前后客厅的炉子都是不点的。

冯智彧的行踪显然是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第二天一早,长孙无忌就和程咬金二人联袂而来了,而且也就是昨天冯智彧被留在皇宫用膳了,不然的话他俩昨天晚上就该回来了。

“您二位还真是够着急的。”冯智彧打着哈欠把两人领到了西厢。

看这个时间,再看看长孙无忌二人的服饰,显然是才刚下了朝就赶过来了。

“你小子做事儿没个正形,突然要去前套草原老夫就不说什么了,但是听知节说你和那群突厥人吃住在一起?你也太任性了!”

长孙无忌一看到冯智彧就板起了脸,等到了西厢之后直接就憋不住了。

“等等等等!”冯智彧举起了手,打断了长孙无忌的碎碎念。

“我啥时候和突厥人吃住在一起了?我在前套草原的时候是在金河泊驻扎的,接纳了很多突厥人进入前套过冬是没错,但也没有吃住在一起啊。”

冯智彧也不知道这谣言是怎么起来的,转头就看向了程咬金。

“别看,不是我说的。”程咬金双手一摊,脸色无故。

只是他那大黑脸做出无辜表情的时候让人感觉很怪异,整体给人一种挑着眉噘着嘴的煤球一样。

“我没有和他们同吃同住,毕竟丽婉跟在我身边呢,怎么可能做出那种事情?”

冯智彧看程咬金看得有些恶心,赶紧转过了头。

“那胜州的刺史怎么跟老夫说你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和那些人吃饭喝酒,甚至一直到了天黑?”

“嗨!您说这事儿啊!”在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冯智彧是哭笑不得。

“我那就是请他们吃个饭罢了,就是想把以后的货源给固定住,毕竟那羊毛衣您也穿身上了,想必您不会不知道这些东西以后的潜力。”

“那别的事情呢?”长孙无忌话里有话,但不管是冯智彧还是程咬金都能听得懂。

“很顺利啊,百姓们都是好相处的,不管是中原的还是草原的,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安稳的生活罢了,只要给他们安稳且温饱的生活,那么他们不会在意谁是统治者。”

冯智彧的话可谓是诛心之言了,长孙无忌皱着眉头敲了敲桌子。

祸从口出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如果真的隔墙有耳的话把冯智彧的这段话简单的添油加醋一番就足以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冯智彧并不在意。

谣言传递的基础是什么?是民众,是百姓。

不说别的,现在冯智彧的声望可以说是长安最高的了,说得现实一点儿的话可是比李世民都要高。

不过他和李世民的声望是两个层次的。

先说冯智彧。

冯智彧的声望起始于贞观二年蝗灾时那四十万石的粮食,兴盛于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被确定,而现在曲辕犁的事情算是给冯智彧的声望推上了顶峰。

一个人,如果做一件好事儿只能让人们议论一阵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被人们所遗忘。

如果他做了两件好事儿,那么人们就会感叹这个人真的是个好人,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但若是他连着做了三件好事儿,那么这个人的形象就算是完全被确定下来了,基本上一般的流言蜚语是很难撼动这个人的形象的,除非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

所以现在流言蜚语对于冯智彧来说并不可怕,就算是真的有人藏在背后动手脚都不一定能给冯智彧造成形象上的损失。

不管是四十万石粮食、土豆红薯和曲辕犁都是能够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说得过一点儿,现在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冯智彧要比孔圣人更圣人。

在这个时代,百姓们是读不起书的,孔圣人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存在于道德和传承的层面,但冯智彧对于他们来说是真真正正的处于现实层面的。

一个是已故的圣人,一个是现在能够极大地改变他们困苦的生活且还活着的人。

百姓们不会想那么多,只会选择那个他们认为应该选择的。

所以说冯智彧的影响和孔圣人是没法比的,但就说在百姓们心目中这一点的话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谣言发酵的基础就是人群,没有百姓们在茶余饭后的闲谈这个谣言是发酵不起来的。

如果动手脚的人想要自己推进这个谣言的发酵那就有些太过刻意了,毕竟这种事情如果做得太多的话就太明显了,很容易被人顺藤摸瓜追查到的。

“您就别担心了。”因为知道自己的情况,所以冯智彧对长孙无忌的担心丝毫不在意。

“那些牧民还是很好相处的,说得无知一点的话就是他们虽然对汉人做下了那般恶性但也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我知道他们对汉人的伤害是无法抹平的,但我们总归是要给父皇想办法的,所以我们永远都是要直面这个问题的。”

冯智彧说的很直白,也很现实。

他知道前些年甚至是一直追溯


状态提示:第233章 两个民族的融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