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亲家之间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

其实事情都定下了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不过这桩婚姻有些特殊,别说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作为当事人的冯智彧和李丽婉做不了主,就连两家的父母都是在没见面的情况下把事情定下来的。

冯盎的确是三天前到了长安,但因为冯智彧是第一次结婚没什么经验,就连家具等事情都是找李世民这个未来老丈人的,所以要操办的事情还有很多。

而且女子不登堂入室,当时进宫朝见的就只有冯盎一人而已,因此李世民也就是说了些君臣之间的场面话后也没有再往深里说。

所以这次来也就是走个过场,若是等到成亲之日双方的父母还没深入交谈过就有些太扯淡了。

不过和来的时候不一样,李世民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冯智彧。

冯智彧是从朔州城回来的,是直面战场的人,虽然战争还未完全开打,但冯智彧这个人本身就是带着不一样的目的北上的。

昨夜披星戴月地返回了长安,若不是亲自上门的话冯智彧到现在还没去见过李世民这个皇帝呢。

朔州那边的情况其实会有传令兵定期送信回来,但信毕竟是信,而冯智彧是真正看着那些情况发生的人,即便是口述也比纸上的字来得更清楚一些。

只是在到了东宫丽正殿之后李世民最先问起的却并不是战场相关的事宜。

“说说吧,虽然对你朕算不上是多了解,但朕却知道你今日所说皆是托词,而非你的本意。”

让人看了茶之后李世民就屏退了所有的宫女和太监,偌大的一个立政殿里就剩下了即将成为翁婿关系的二人。

“陛下想说的是什么?”冯智彧没有任何被看破之后的慌乱,反倒是若无其事的坐了下来。

“我们两家的关系都到了这种地步了,而且朕说的那些话都是真心实意并不带任何虚伪的,但是你却拒绝地如此坚定,甚至不留一丝后路。”

“总该有个理由吧?不然的话那就不是你了。”

李世民坐在书案后,目光灼灼的看着冯智彧。

“呵呵,陛下真的要我说吗?”与李世民预料的不一样,冯智彧只是轻笑了两声,语气很是敷衍。

甚至能说得上是冷笑了。

“这是自然,不然的话朕又为何要提起?”

“那陛下就恕臣直言,臣之所以阻止是因为不看好。”

……

气氛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中,这份寂静带着一丝丝的诡异。

“为何?”良久之后李世民才开口,语气中充斥着不满。

“你是认为我们两家的联合不会长久吗?”

“并不是。”冯智彧开口否定。

“五姓七望的势力盘根错节,就算是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们两家的联合也不是十几二十年就能结束的,臣说的不看好指的并不是我们两家的关系。”

“既然不是这个那么……”李世民脱口而出,但说到一半儿却停了下来。

不看好李承乾这个太子。

这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李世民却领会到了,然而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最不能提起也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得位不正的皇帝,玄武门的事情即便是到了现在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在没有人的时候所用的谈资。

现在他听到这种话怎么还能高兴的起来?不震怒就不错了。

“你说这话之前考虑好了后果了吗?不要以为你现在做出了点儿成绩朕就会由着你的性子来!”

李世民沉默了很久,等到再次开口的时候语气已经带上了低沉,甚至还有隐隐的愤怒。

“这事儿陛下不能问我,这要问您的。”面对李世民那几乎隐忍不住的愤怒,冯智彧倒是云淡风轻的。

“问朕作甚?!”

“问陛下您是怎么对待太子殿下的啊。”

“朕待他又怎么了?”

“陛下,您是一叶障目,而且因为是至亲骨肉,所以才看不清楚的。”

从那胡椅上站了起来,冯智彧走到了李世民的面前,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的双眼。

“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单单是这个名字就说明了陛下对太子的期望之意。”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太子被封为恒山王。武德七年,徙封中山王,同时陛下更是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太子儒学经典。”

“乍一看陛下对太子的恩宠甚重,颇有用心培育太子,希望其能够继承大统的意思。”

“但是您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毫不畏惧地看着李世民,冯智彧最后的那句话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出来的。

“你都说朕对太子恩宠甚重,那朕还能有什么意思?”

“看来陛下还没能明白,那臣就再多说一些。”冯智彧突然笑了起来,似乎是在嘲笑李世民。

“武德三年,陛下与皇后的嫡次子出生,陛下为其取名为泰,小字青雀。”

“这位皇子甫一出生就被太上皇册封为宜都王,而按照礼制,作为当时还是秦王的陛下您的儿子,这位泰皇子日后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也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

“然而事情并未停止,次年,泰皇子被进封为卫王,还被授予了上柱国,而就在去年,您甚至将年仅九岁的泰皇子改封为越王,并且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多达二十二个州!”

“而同时受封的恪皇子封地却只


状态提示:第126章 隐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