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潮水潮>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一)

——————————

六十年代中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从一八四零年的第一次**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整个被动和屈辱过程的一百零五年中,中国遭受到的各次大规模侵略,都是从沿海地区发起的,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差不多都建立在沿海一带,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岸线是我国的经济战略生命线。。

这个实际情况,无需经过多少研究,只要稍微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便会知道。

而这时的国际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为了后来者更清楚地掌握和理解,在这里,咱们必须‘花’一些笔墨做一点说明:

冷战时期,处于战略科技两极顶峰的美国和苏联,相继确立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由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对敌国领土和战略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核轰炸,以摧毁其军事经济实力和抵抗意志。

这种战略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军事形势。面对冷战两级的双冲压力,中国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残酷的挑战,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国家安全,中国面临选择,中国必须选择。

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来:我们要备战!为了备战,就要巩固国防,大力发展三线建设。

巩固国防,加强备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一些重要的国防军工生产的企事业单位,从沿海一带,搬迁到三线进行建设。

这样,使得我国整体工业建设变得强大,而且,在整个建设格局中,本着改变过去所有重要部‘门’互相挤在一起建设的习惯,要化整为零,分散建设,越隐蔽越好。

最重要的是,避免战争一旦爆发整体毁灭的败局,这项工作,由国防部,国防工办,国家第三机械部大规模地,有条不紊地,对外是绝对机密地展开。

****

三线,即位于我国腹地,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七百公里以上,距离西南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同时,三线大多处于地形隐蔽的山区,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从一九六四年开始,也就是我国进行大山线建设初期,中国利用地域广阔的优势,在十三个省、自治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有建制的战备工业基本建设。

这是一项极其宏大的事业,就如燃烧的大火遍地燃烧起来,汹涌澎湃的洪水‘波’涛翻滚。

这项事业,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无不投以极大的关注,在国际形势恶劣,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在开发大三线的时代,中国航空工业仅有沈阳、南昌、哈尔滨有飞机制造厂,并且人才十分匮乏,为了加强大山线的建设,十多万航空工作者,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奔赴祖国纵深的沙漠,山区。

三线建设最初实行秘密进行,当时由国家三机部统一部署,国防公办坐阵制定发展建设计划,由三机部派出很多工作组,深入到内地各省、区成立办事处,一方面和各省、区地方单位接洽土地征用,资源分配,各方面后勤补给工作,一方面,接待从各大工业工厂技术先进的单位委派过来的技术专业人员。

这些人员,负责对新建单位的选点,丈量土地,汇总当地资源,绘具新址图纸上报中央三机部、国防公办的工作,为先期办厂打下基础,要求所有参加人员能够吃苦耐劳,年富力强,政治表现好,出身好,技术全面。

qa公司,作为大型飞机辅机生产厂,作为核心航空机械生产单位,在援建三线建设中自然地位重要。

在做好机械最新科技全面配备的同时,考虑到去三线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切身利益,根据国家文件指示‘精’神,和很多大型企业同时做出一项决定。

决定:对所有去三线人员的家属给予照顾,那就是,家属也到了三线的,可以解决户口和工作问题。

这个决定在奔赴三线的职工心里,便是巨大的温暖。

三线建设的大火向着祖国的四面八方燃烧,一切工作在紧张中进行,只是,除了一些决策层的人知道具体步骤以及工作任务外,更多的普通职工,对什么是三线,到三线去干什么或者应该干什么,不得而知。

在qa公司里,所有的同志们每天照常完成着各自的工作,不过慢慢地发现,许多大小工段,车间,一些天天在一起工作的同志,突然好些天不见了,其实简直就是看不见问不着了,一头雾水向领导打听,领导笑着说:“组织上对他另有工作安排。”

组织是无上的,一句“组织安排”是新中国工人们最为崇尚和敬畏的,没有任何思考或者质疑的余地。

后来,人员越走越多,简直没有声响消失的无影无踪。

更加叫人奇怪不已,各部‘门’各种专业人员越走越少,剩下的同志们工作技术强度大大加重,新学员培养工作大大加强,事情发生的势头很是猛烈。

但普通工人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只是满脑子的不解,其实究竟为何不得而知。

——————————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