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何武雄天下,夷旷万般。武丹峰兮巍峨,夷玉溪兮湲潺。
物种万千丹霞亿年。释道儒理渊远流传。
赤岩神美兮,奇峰夹岸。碧水灵秀兮,玉带回转。岫险崖深,滩湾潭澹,竹篙轻点,羽鳞歆羡。玉女亭亭,大王威傲,云窝瞰溪,天游览小,三十六峰竞奇妙。游龙戏珠,探龟闹水,晒布绸垂,悬棺异数,九曲溪流夺灵巧。桃园思陶潜,古刹禅相饶。青龙观飞瀑,虎啸叹八瑶。或曰绿水逶迤绕,竹筏交错摇。曲曲山萦回,峰峰水抱娇。天造武夷兮,何妖娆!
武夷宫唐观唐桂,下梅村荈祖之肆。登黄岗兮东南之巅,转五夫兮朱子学府。释家天心,真元洞天,闽邦邹鲁,诸学圣坛。李良佐建观参道,柳三变词坛挥毫。范仲淹斗茗品韵,翁藻光扣冰古佛。刘子羽边关歼敌,顾野王撰记开教。或曰,名人踪迹无处,不胜枚举何描?陆羽邀神农,茶乡品香茗。
嗟呼!山水画廊,古津新埠,叹为观止,四海仰鳞。
噫嘘!武兮,夷兮,威武平和。西乌东兔,满目琳琅。
方田镜开,万象渠来。云凝涧流银浦,风生峦谷角商。流连武夷,情怀茶香,恭疏短引,诵吟抑扬。亘古涵后叶,武夷誉无疆。
——一曲《武夷赋》,吟诵武夷观。
——————————————————
一路南下的吴央一行,由吉州,经虔州南下福建。沿着武夷山脉,一路走山走水,到茶之祖地崇安县看看。
茶乡崇安县,最早建制为,南唐的新丰乡,南唐五代改温岭镇,置官守之,由闽王,王曦批复,治所仍故吴屯。北宋端拱四年,改崇安场,治所始迁崇安营领。宋淳化五年,崇安场升为崇安县,隶属建宁军。直至,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朝廷将建阳县所辖的五夫、从政、籍溪、建平、丰阳、节和、长平,七个里,划归崇安。全县共计19个里(相当于今之19个乡镇,辖制范围大于后代),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设四乡一坊。坊,为城坊。
南宋,崇安县,沿袭北宋元丰辖制。
星村里~武夷里,为丹霞碧水风景区。五夫乡梅里(上梅、下梅村)为荈祖之肆。
即,崇安县乃茶祖之乡,梅里乃祖地之祖。最早的茶叶贸易,就是从下梅村码头起运。
吴近,年轻的时候,随其父亲吴老员外,到过武夷宫。吴央心想,自己真是幸运,有这么路路通的家父,省却了多少麻烦与周折。
一路来,父女两相互关照,相互体贴,真的好爽,好幸福。
武夷里(武夷宫),有唐代建筑武夷宫,所以渐渐演绎地名:武夷宫(武夷乡治所)。
在武夷宫,停留了半个多月。按照当地人的介绍与引导,该去的地方都去了。
吴央意外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当地不少士子津津乐道、耳熟能详。
《大观茶论》,吴近、吴央父女,自然是早就拜读过了。
北宋皇帝赵佶,治国不行,丹青世界却是妙手大家,茶道也是人间高人。性fēng_liú,有才气,书、画、词、文,无一不精。尤其《茶论》,对茶文化,影响深远。
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
《点茶》篇,文仅2 多字,内容却非常广泛。首为绪论,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
赵佶《点茶》篇,依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结合宋代的变革,详述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制作、茶品的鉴别。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
《大观茶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茶业的发达程度,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后人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
梅里品茶、论茶。别看下梅,一个村子而已,很是热闹之地,南来北往的茶商,不少都在这里聚会。在一家较大的茶坊,茶坊主人,为了招待吴央一行品茶,将当地有头有脸的茶人,基本都请来作陪。因为吴近一开口,就是包下所有现有的茶叶。
于是乎,不由自主地微弱茶而聊茶经。
有的说,大观茶论,记录了宋朝饮茶的浓厚风气――天下人都用它来宴席宾客,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无不沐浴在茶水之中,受茶水的熏陶,推崇茶水的高雅、宁静。
有的说,大观茶论,记录下了皇帝赵佶自己,平常研究茶道的心得。写了产地、天时、采摘、蒸压等整个流程。武夷茶,制作技术的改良方面,就是得到了大观茶论的启发。
有的说,赵佶论过茶后,甚至还大发感慨:“至于治理国家的道理,难道不是让每个人尽到自己的才华,而草木这些有灵性的东西,也能尽到它们的作用吗?”
有的感叹,这位皇帝爱茶者,对茶道钻研如此之精细,足可知其用心良苦。
有的不无感慨说,遗憾,宋徽宗悟到了治国用人的道理,却实施得不好。以致他所治理的国家,终究失去了抵御外敌的能力,甚至连他自己也被金国掳去。因而等于自我书写了,大宋的“靖康之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