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人能反驳黛玉,但哪怕是后世穿越而来的迎春,其实都觉得黛玉这话有什么不对,心中难免纠结。接下来的一路上,都没人说话。
倒是青玉,她听了黛玉的话就颇为高兴。
黛玉的话有道理啊!
而且,四书什么的虽然也让人头痛,但要是一和女四书什么的相比,那就显得太亲切了。
当然三春的纠结太明显,连青玉也看在眼里。探春惜春也就罢了,迎春的纠结模样,却让青玉很高兴。
这两个晚上,青玉也不是傻的,她看得出来,自己在现在这个迎春的眼里,就是个“无知的、可能惹麻烦的小姑娘”。
这迎春就喜欢摆出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淡定专家模样来“教导”她。虽有些话确实有理,青玉的心里依然不舒服。
此时终于看到她吃瘪,哪有不高兴的?
——笨蛋,连这个都不懂,这是启蒙问题啊启蒙问题。用《女训》这些东西启蒙和用《四书》启蒙造成的观点上的必然差异啊!
青玉得意洋洋的想,浑忘了她在北上时的震惊和得出来的不乐观的结论。
没错,黛玉用四书启蒙,将圣人之言视作真理,在这个时代和人辩论,只要口才够了,自然就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但为什么现实中教导女孩子,却用女四书而不是四书?哪怕对真正的内宅贵妇来说,这些玩意只是拿来做样子的,没人在事实上遵守?
当然是因为,这些东西,虽然都是女性所写,却本质上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
这些东西写出来,看似是用来教导女人的,实际上却是用来讨好男人的。这是男权社会的必然结果。直到后世,说是女权解放,事实上都还不知道有多少男人,打心底的希望女人全部遵守这三从四德呢。
这些道理,在注意到黛玉的文人本性之后,青玉就已经仔仔细细的思考过了。虽然她没有得出那么详细的结论,但心里也模糊的有所感觉,并且得出了最直接的后果——
用四书启蒙的黛玉,绝不会比用女训启蒙的贵族少女更适合这个时代!
从这一点来说,黛玉的悲剧命运几乎是一早就已经注定了的。因为她的性别为女。
但此时看迎春的模样,青玉就把她曾得出的不乐观结论给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一路都笑意吟吟的。她显然还忘了另一件事——
她知道黛玉这态度是启蒙的书籍使然,是她的真心。可旁人会这么认为么?
这一日,墨玉也早早的回来了。
他心里也知道林如海的处境微妙,故此送信之后,并不肯留在旁人家用膳。宝玉因要补课,就回来得晚些——他甚至是在晚膳后才回来的。
而他们因为白天的活动,看来都比上了大半天课,却也玩了小半天的姑娘们要疲劳得多。
尤其是墨玉,看着黛玉,简直要嫉妒了。
对黛玉来说,上课本来就很轻松,而人际关系这方面,她虽然不是挥洒自如,但心态比前世要好太多了。不和人玩文字游戏,也不勾心斗角。所以等到墨玉看到她的时候,忍不住就在心里嘀咕——
谁说这姑娘是个病秧子的?这精神这气色,有半点病秧子的样子吗?
虽说黛玉长得单薄了点儿,但剥离“病秧子”这个既定的印象之后,后世里那些“死要瘦”的女孩子们的印象就自然回归了。和那些女孩相比,黛玉的气色还好不少呢。而且她胃口也显然不错。
因为有既定印象的缘故,墨玉并没有注意到,黛玉的精神气色,其实是她重生以后慢慢变好的,他还当是既定印象造成的错觉。
不过,墨玉虽然心里有些小嫉妒,面上却没表现出什么来。倒是晚回来一些时候的宝玉,脸色是肉眼可见的差劲。哪怕在贾母面前尽力掩饰了,可在这里坐着的,只怕也只有青玉,在观颜察色上差一些了。除了她,谁都看得出来!
贾母就不悦,直接问他,“难道路上有人欺负你了么?”
她并不问是不是在广法寺吃了亏。
以广法大师的为人,就算是惩罚宝玉,也肯定是有理有据的。而之前的许多例子证明,宝玉也并不会为了这个不高兴。他早熟,知道广法大师的惩罚都是为他好。
宝玉一想,这事情转天就能哄传得满京城都知道。
于是,他喝了口茶就说,“不是有人欺负我……我回来的时候,恰好看见一队羽林卫出城,杀气腾腾的。我就吓了一跳,忙找人打听了。谁知还真是出了大事——卫若竹那几个人,都死在西山那边了。本来他们去游猎,这事情一时半会的还发不出来。但卫若竹也是个狠的,硬是跑到了黄晋寺那儿才死,据说那样子……”
宝玉打住了话头。
据说那样子是很惨的。他打听的时候,都几乎被那顺天府衙役的说法给吓到了。虽然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卫若竹是顶着重伤逃亡的这一点,肯定是无误的。
既然重伤,样子想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血流了一路。
但就算是宝玉打住话头,附近的那些丫鬟婆子,连着几位姑娘,乃至于贾母的脸色,也都变了。
黛玉也不例外。
她见过贾府的败落。宁府抄家时的情形,因她扶着贾母,也瞧见了——那时候哪里顾得上什么大家闺秀不能轻易见外人的说法?
但死人?她真没见过几个。就是她自己前生死后的模样,她也没见着。
而这个卫若竹,又是她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