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来到了波莫纳》”
“毫无疑问”
“我做的煎饼”
“是最天下”
“最好吃的。”
“……”
“《日记独白》”
“迎面走来一对男女”
“手挽着手”
“女的甜蜜地把头靠在”
“那男人的肩膀上”
“但是裙子下……”
“……”
……
啊这!
这样的诗,不是有手就能写吗?
额,似乎也不全对!
至少,得会用回车键才行,还得是没有丝毫廉耻之心的人,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难度,还真挺大的。
池景行默默吐槽起来,但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这样的诗竟还有几十上百人圈里的,写过一些文学作品的所谓的“知名作家”。
“如此和谐、如此清脆而不同流俗,她的诗给了我太多思维的新鲜感和词语的绵延力,好像有种东西在耳边萦绕回旋。——着名作家张光北。”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也未曾像她这样天然地靠近诗本身。——着名诗人赵梨花。”
“甄琛是甄仄的女儿,又是文学老师,在写作中有一部分遵循了自己的阅读经验、职业特征和家学底子,但她的诗作中闪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原创性,在华夏诗歌史上是有着独一份的与众不同的。——着名评论家欧阳清华。”
“她的诗歌对当代诗歌有开拓性。——诗人东林。”
“她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永远都撵不上了,倒是生出了许多感叹和羡慕。——甄仄。”
“……”
看着连甄仄这位大佬,都亲自下场为自己的女儿透支名气,直接给她助推站台,更有一大帮圈内人低首呐喊、集体起哄,池景行都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
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看来,文学圈的这帮人的脸皮,还真是厚如铜墙铁壁啊。
也难怪,终于有人向她开炮了。
到底,也还是圈内人的窝里斗!
伟人所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还真是永不过时。
不过,当甄琛的诗歌发表后,当她的百科资料上的文章曝光后,她就已经输了。
古代的“举贤不避亲”,或许勉强算是一种美德。
可在察举制的初期,某人要是一不小心举了一个傻子,肯定是要被同僚笑话的。
饱读诗书的甄仄,真没读过这样的典故吗?
只能说,有些大佬为了让孩子拼爹,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不过,甄仄在圈内的地位虽高,但也远未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呢。
更何况,还有文无第一之说?
所以,自然就有人不平则鸣了,却也不过是阴阳怪气几句罢了,他们借的,也正是池景行的势。
他们能做的,大抵也只能如此了,总不至于,真要下场与甄仄这样的大佬对线开撕吧?
毕竟,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嘛。
至于普通的吃瓜群众,看到文学圈的人阴阳怪气之后,也只是跟风起来。
射书都已大行其道了,你也就受了几年义务教育而已,还真能对诗人的诗置喙吗?
过激点的,也就是对甄琛“嘘”几声罢了。
倒是池景行读了她的诗后,便免不了“诗兴”大发起来了,至于这帮人,是否要借自己的势以便东风压倒西风,他倒也没在乎太多。
即便他参与进来,也不是要跟整个文学圈的人战斗。
更何况,出手压一压二代的气焰,也必是广大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事。
有了这样的想法,池景行便开心地编起了围脖,不过是欲求同好者一笑而已。
“《放屁》”
“今天中午”
“我吃了很多土豆”
“于是”
“我不停地放屁”
“我对父亲说”
“我与诗人的距离”
“只差一个你”
“父亲却说”
“你别放屁”
“……”
“《京城》”
“玄武的天”
“是晴朗的天”
“铜州的人民”
“好喜欢”
“远望酆台”
“高声喊”
“我爱你”
“海甸!”
“……”
池景行将几首即兴“创作”的“诗”编入围脖后,又改了改错别字,便果断点击了“发送”。
几分钟之后,便有成千上万的吃瓜群众蜂拥而至了。
许多人只是读了几段,就忍不住拍案叫绝起来,然后就纷纷点赞、转发和评论起来。
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很快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仿佛有无数“诗人”在此狂欢。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我就知道,池哥是不会错过这个大瓜的。”
“池哥写的才叫诗嘛!我就特喜欢《京城》这首,这首诗的意义实很是深远啊,她不但体现了京城各区人民的亲密合作,而且还写出了京城各区县之间的团结奋进。”
“我最喜欢第一首,这首诗一语双关地,讽刺了甄某某和她爹。”
“世界本没有诗只要学会滚键盘这世上也就有了诗。——鲁迅。”
“池哥这是把文坛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啊!”
“2g3g4g5g——《时代》。”
“我一直以为写诗很难直到我按了回车键——《我也会写诗》。”
“你和诗人只差一个爸爸和几句脏话。——《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