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祐唐>第13章得给李二加条链子

川芎、冰片,由这么简单的两味中药制成的成药,自其问世以来,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李祐上辈子第一次发病是在一堂体育课上。从那之后,就有一个大拇指长短的小瓷瓶从不离身。黄褐色做成葫芦状的瓷瓶,初看挺有韵味,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制作的粗糙。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附庸风雅的小瓷瓶,在紧急情况下的价值,远超五大官窑的瓷器——因为这玩意儿能救命!

上辈子这东西随身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李祐几乎闭上眼睛都能想起这种批量烧制的小瓷瓶的形状、大小,以及上面“速效救心丸”五个并不工整的字,甚至连说明书里面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等等一系列的文字都能默写下来——没办法,成分这么简单的药,功效也十分单一,就连包装和说明书都在他随身携带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从未变过。

不过这玩意儿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后世年销量超10亿、并且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等等等。

李祐为什么忽然想起来要写这个方子拿给李二看呢?因为他想要给李二上一道枷锁。

李二在封建历史帝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贞观之治不仅仅是开启了盛唐岁月,同样也为这个民族辉煌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英明神武的李二,到了老年忽然就变得不那么“英明”了,乾纲独断、服食丹药,还有了极强的疑心病。这一切除了年岁的不断增长带给这位帝王的心理变化之外,李祐上辈子始终觉得和两个人的离世脱不开关系,一个是魏征,一个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史书中描述得极多,以此证明李世民心胸开阔且善于纳谏。不过看看老魏死了之后李世民干的事情就知道了,老魏很可能是李世民竖起来的“人样子”,就是为“善于纳谏”这个评价服务的。君臣二人在彼此相处的年岁里,李二估计有好多次恨不得砍了老魏,不过为了史书中的这个评价,他都忍下来了。但等到老魏咽了气,李二就有些忍不住了——他学习李祐的外祖,把老魏的坟给刨了。

当然,李二挖魏征的坟,肯定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老魏不仅在生前不断顶撞李二,还在死后试图用自己顶撞李二的实例来论证他自己的文臣风骨,却把李二至于尴尬的境地。但是如果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一个人,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其实是需要有个人来“管着”自己的。而老魏,就是在朝堂里能够“管得住”李二的那个人。

如果说老魏是能够“管得住”李二的那个人,那么长孙皇后就是能够真正影响李二的那个人。

李二与长孙皇后少年夫妻,恩爱有加。长孙皇后逝世后,李二的后宫从此后位空悬。李二在史书中记载的子女一共有35个子女,其中长孙皇后所出就有七个——李二的子女中有五分之一来自同一个女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表达出了这个女人在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历史中记载了许多长孙皇后向李二进谏的史实,但在李祐看来,长孙皇后对于李二的影响,绝不表现在长孙皇后穿上皇后冠冕向李二进谏上面——这样的事情就是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夫妻俩也根本不需要这一套!

可惜啊,再过七个月,长孙皇后将会因气疾发作而去世。李二不仅因此哀伤不已,对于李二的约束也同样少了一条。如果长孙皇后依然在世,李二就是为了在长孙皇后面前的男子汉气概,也会大大减少他在老年的时候所犯下的失误。

所以李祐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想方设法尽量延长长孙皇后的生命。

长孙皇后是因为“气疾”去世的。气疾是中医里面的说法,后世的网络中,经常将这种疾病当成哮喘——大概是因为有个“气”字?不过很遗憾的是,在中医中,“哮喘”是两种病:“哮症”和“喘症”,也就是说,如果长孙皇后真的患的是哮喘的话,那么就不会在史书中留下“气疾”这个诊断,而是明确的“哮症”或者“喘症”。

至于“气疾”中的“气”,也不是指空气或者气息,而是指五脏五行之“气”,气疾也不是单纯的呼吸系统的疾病,而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出了问题。明代的医学家戴思恭认为“气疾”与“心风”相类似,如果按照现在的医学体系来说的话,大概类似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或者过敏性心脏病,浅性发作发作的时候会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循环系统或者淋巴系统方面的疾病。

而昨日李祐留心观察了长孙皇后的外在表现,发现她经常一手抚胸,似乎胸闷气短;大朝之日虽然施了粉黛,但仍能看出面色发青、嘴唇缺血。后来在后殿中又看到她的指甲有淡淡的青色。作为一个上辈子因为心脏问题一命呜呼的家伙,很容易就发现了长孙皇后的这些表现和自己那时候的相似点,因而推断出长孙皇后很可能是自己的“病友”。

所以李祐才想到了速效救心丸这种在危急时刻能够救命的东西。这种药治不好心脏病,但是能在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时候提供力挽狂澜的作用——实际上这就已经足够了。


状态提示:第13章得给李二加条链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