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刘备的心思也一天天地转变,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
不过他总在不经意之间冒出一些以往不曾有过的念头,脑海中总是朦朦胧胧地出现一些莫名的画面。
这些记忆中的画面,有的来自远古,有的来自先秦诸子时代,有的来自大秦时代,还有楚汉争霸等等。
画面中的人物景象都十分地模糊,不过那种天崩地裂的威势,却令人心旌动摇。
刘备虽然没有学习任何的秘术,但是自从脑海中那些莫名的记忆的出现,他的境界竟然不自禁地缓缓提升。
不论是文气还是战气,都逐渐达到了一流境界。
文气跟战气不能兼容,这是常识。
可是刘备却打破了这个常识,两者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他的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温润中带着威严,有着强烈的领袖气质,让人只看一眼就难以忘记。
同时他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询问了一番最近发生的大事,紫虚上人为他大略地讲诉了最近发生的事情。
自洛阳之乱后,经历了董卓废立皇帝之后,又发生了诸侯讨董之事。
如今董卓被撵到了长安舔伤口,关东群雄也各有发展。
刘羲更是据有了青兖两州。
刘备紧紧握了握拳,心中升起一股浓浓的不甘。
这几个月以来,他错过了太多的精彩,也错过了最佳的扬名时机,以后想要崛起,必定事倍功半,更加困难。
紫虚上人捻须笑道:“将军乃是海底真龙,一遇风云便可直上九天,何必为些许小事烦恼?”
刘备以前曾偶然听刘羲说过,紫虚上人乃是天下修为最高的道人之一。
此人似乎不是单纯地为了救自己,他好像有着自己的算计。
不过刘备没有动怒与不甘,能被人算计,说明自身才有价值,否则一文不名,谁愿意算计你。
他心中动念:你算计我,我也利用你,看最后谁吃亏,谁占便宜!
刘备目光微微一闪,然后温润中略带急迫地问:“不知上人可知这风云从何而来?”
紫虚上人道:“益州牧刘焉最是崇道,不日将来观中打醮,将军与他乃是同宗,何不相见一番?”
他好似无意地叹息了一声,道:“可惜刘益州这样的良善信士却是天不假年,他已有沉疴在身,活不过一两年了。”
望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刘备目露精光,他已经明白了紫虚上人话中的意思。
刘焉老谋深算,州牧制度就是他率先提出来的,也是他第一个成为州牧,将蜀中打造成自己的势力,最早形成割据。
如今刘焉根深蒂固,想要从刘焉手中夺取益州,难度很大,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耗下去。
因为众诸侯已经开始圈地,互相兼并,若是再晚一些,那时候就大势已去了。
所幸紫虚上人告诉他刘焉竟然命不久矣。
刘焉有四子。
长子与第二个儿子都死于洛阳董卓之乱时,第三子也早夭,只剩幼子刘璋。
刘备认识刘璋,知道此人性格懦弱,才干庸碌。
看来投靠刘焉倒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在紫虚上人的引荐之下,刘备结识了刘焉。
他游离于刘焉的权势核心之外,只领了个客卿的职位。
因此刘焉认为刘备心思不在此处,对他没什么防备,反而许多大事都让他参与,听取他的意见。
刘备潜伏了一年多,与益州众臣的关系不远不近,颇得众人的敬重,又不引起刘焉的忌惮。
五斗米道首领张修暗中投靠着刘焉。
他精通相术,多次对刘焉说刘备之相乃是人主之相,必然不是久居人下之徒,建议他及早除掉。
不过刘焉根本没听,因为他认为刘备的心思不在此处,或许不久就会回到刘羲那边去。
既然如此,又何必结仇。
何况刘备根本就没占据什么重要职位,也没有结交党羽,很有分寸。
他若是连这样的人都容不下,岂不令麾下文武人人自危。
实际上刘备在此期间已经秘密结识了法正、张松二人。
法正乃是扶风人,他心气很高,很不合群,加上在益州没有根基,故而受到益州群臣的排挤。
他为了寻找心目中的明主,伪装成善于计谋的二流文士。
考察了几个势力,然后到了蜀中,觉得刘焉依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明主。
因此只领了个县令混日子,谁也不知道他是益州仅有的超一流文士。
他正准备离去,继续寻找心目中的明主时,却遇见了刘备。
二人如同干柴烈火,搅合到了一起。
法正常常为他出谋献计。
张松也是怀才不遇,他因为相貌丑陋,一样受到排挤,于是也暗中投靠了刘备。
一年过去,刘焉蘧然离世,刘璋上位。
此时刘备开始大展拳脚,他轻易得到了刘璋的信任,然后开始逐步渗透政局跟军旅。
靠着刘璋的信任,靠着他自身强烈的个人魅力跟王霸之气,益州的权柄悄然地被刘备所掌握。
期间刘备联合紫虚上人暗算了张修,剪除了蜀中的五斗米道。
他又怂恿刘璋跟天师道张鲁翻脸,导致益州与汉中数次大战。
借着战争,刘备的触角逐步渗透军旅之中,益州的许多大将都慢慢投入了他的麾下。
自他失踪到如今,时间过去了三年。
当他再次接到关于刘羲的情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