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673章 沙特建国(五)

北京已经风雪漫天。

总统府二楼小客厅内,王正廷和阎锡山等内阁部长围坐一圈。这是杨秋最近常用的围炉会议形式,没有会议桌,没有生硬的靠背椅,大家坐在沙发上围成圈就某些事情和议题畅所欲言。虽然这与国人传统权威方式不符,但凡是参加过这种小会议的人都觉得很亲切。

会议是针对下一步经济安排的,虽然沙特已经出现危机,但北京却一直保持着低调,这并非忽视而是杨秋需要争分夺秒安排经济工作,无论外界闹得多厉害,练好内功始终是第一位的。

自从访问归来后,杨秋一直希望尽早安排好经济工作。但一来3010计划刻不容缓,二来沙特牵扯了部分精力,三来国退民进改革当时处于收尾阶段,混乱中启动经济刺激计划会导致更多问题,所以一直等阎锡山来汇报完成才开始部署。

杨秋上台后取消了计划经济模式,撤消了改革发展委员会,将权利逐步收回总统府。所以这轮经济刺激计划将由总统府直接领导,以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为原型模仿操作。

其中的重点是汽车制造业!按照杨秋的想法,国家将采用上次拖拉机补贴的模式对汽车制造业进行补贴,加强自动化流水线和行业标准化建设,最终目标是到1940年,要拥有年造200万辆汽车、50万拖拉机和50万辆摩托车的能力。

交通和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是重头戏,尤其是从美国引进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后,码头海港、大型水利、高速铁路、轻轨地铁、城市改造、政府廉价房等等都被提出并要求加速建设。鸭绿江、黑龙江、兴安江等等一批大型水利发电项目也要尽早开工,全国发电能力到1940年必须实现每年1,实现全国县市和发达地区乡村都能用上电。尽快立法逐步减少侵占耕地的行为,保护植被尤其是黄河和中原地区水土养护,对长江、珠江、黄河和东北水系网进行大规模疏浚,加深航道促进农业灌溉。

此轮基础建设中最大亮点是教育和公共设施建设。教育部根据杨秋的想法,将从1931年起对全国中小学校舍进行改扩建,全国主要大城市都必须拥有公共m馆,还要修建至少1000座不同规模的体育场。本来这些项目和钱款应该给民政部督办的,但思量再三后决定让教育部自己督造。

“呵呵。。。。。。鹤卿、仲恺。这回你们可发大财了,比我们交通部都殷实。”听到这里,蔡公时不无羡慕的看看蔡元培和廖仲恺。其它几位部长也很羡慕,连民政部长张文景都看着预算笑道:“好家伙。都快赶上我们民政部的拨款了。”

“百年大计,教育水利为先嘛。”蔡元培这位新教育部长却没一点不好意思,挪揄的看看廖仲恺:“你说是不是?仲恺。”

廖仲恺自知身份,所以这个水利部长当的非常低调,笑笑也不说话。倒是王正廷翘起拇指,笑道:“行。我看鹤卿你都快变成章疯子第二了,脸皮之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这笔钱你们自己要用好,出了事我可保不住。”

蔡元培明白他的意思,说道:“别人我不敢保证,可我们教育部的钱谁也别想动!”他倒是没说假话,民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青时代,高风亮节之辈数不胜数,谁要是敢黑教育钱款,就得面对几万“喷壶”和笔杆子的讨伐。这帮人如果闹起来,连政府都头疼的要命。

铁路依然是最主要的,两条主动脉已经刻不容缓,它们就是后世著名的成昆铁路和齐齐哈尔经蒙古高原至喀什的中贯线。前者是詹天佑环中国铁路西南段的核心,工程难度之大不用多说,如果不是这次引进大量美国工程人员或许还要晚五六年才能开工。而后者则是贯通东北、蒙古和西北的第二条大动脉,经济价值不高但战略和军事价值无与伦比,不能用效益来衡量。

此外还有滇缅公路,川藏公路等等一批艰难险阻的公路项目也被提出。

制造业依然以增加钢铁产量为核心。按国内工业、住宅等增长率看。目前的产量是远远跟不上发展速度的,所以大家决定用10年时间再兴建3个大型钢铁基地。并将目前的全国钢铁厂进行扩能升级,争取从目前的1300万吨提升到3500万吨!还要开始研究底吹炉、电渣重熔等等一批杨秋提出的新冶金技术。继续增强锻造加工大型件的能力,增强夹模具、铸造、自动化能力,利用好国外技术人员,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争取用几年时间学到些真正的本事。

海绵钛、塑料、制药都要加快,集中力量研究生物医药、镍基合金、覆铜钢等一批技术。造船业也要向更高目标前进,扩大船台、增加大型锻造能力,要力争三年后具备开工8-1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国内原油需长途运输的麻烦。

拿着厚厚的经济刺激方案,部长们细数那些项目几乎个个头昏眼晕。连杨秋都清楚,里面很多项目按照目前民国的技术能力是无法开工的,甚至想都不敢想,但随着美国“大宣传”的影响,经济危机下越来越多欧美技术人员涌入中国,终于使它们能提早几年开工。

最后的国防军事建设上杨秋也决定逐渐加强,军费开支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30,增加海、空和陆军新式武器采购比例,逐步替换老装备,增加士官工资留住人才,增加职业军人数量等等。

此轮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是史无前例的,从1931年农历新年过后到1941年新年截止


状态提示:第673章 沙特建国(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