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五五零章 奠基的年份
健步如飞冲向大门,身后蒋方震等人也纷纷抱拳道贺:“恭喜副总统。大喜,大喜啊。”

片刻后,发丝凌乱的苗洛满脸喜色抱着孩子走了出来,喜儿小丫头更是嘴快,见到杨秋就喊道:“恭喜副总统,是位千金。医生说母女平安。”

苗洛生了个儿子,现在芮瑶又替他生了个女儿。子女全都有了,所以杨秋连眉梢都透着喜气,但还没开口身后又是一阵响亮的笑声传来:“哈哈......夫人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就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陆征祥携夫人出现在走廊尽头。尤其是培德夫人因为一直没能有孩子,所以见到用布兜包住的杨家千金喜爱的不得了,苗洛见状干脆将孩子给她抱着,三个女人顿时叽里呱啦丢下一堆男人去看芮瑶,连杨秋都被挤了出来。

大家热闹但陆征祥心底却有些秋秋,他和夫人因各种原因至今膝下无欢,所以总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父亲。萧安国心细。看出他的神色后连忙岔开话题问道:“子欣老弟,俄国特使回去了?”

陆征祥摇摇头。白银危机弥漫全国,但他却不闻不问只管和加拉罕的谈判,这次来也是汇报谈判进度,简单介绍了几句:“俄国的要求是,可以发表宣言承认我国收复的国土,但要求停止支持高尔察克和杜托夫,停止对舒米亚茨基等人的围剿。从叶尼塞河东面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撤出。还在下通古斯卡河流域纠缠良多,因为他们认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下通古斯卡河不属于原满清国土,所以不能承认。还要求签署两国和平协定。西北地区驻军减少到10万人,大家都不要出现修建要塞等刺激对方的战争行为。”

蒋方震听完立刻说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不能放手,叶尼塞河是第一道防线,失去后仅靠东西萨彦岭支撑防线或有不足。一旦真有战争俄军就能顺利直插北海省北方,从贝尔加湖北端深入进来。舒米亚茨基和高尔察克的条件到不算离谱,但我建议看俄波的最终胜负再做决定,要是莫斯科赢了,高尔察克也就没价值。至于下通古斯卡河......。”

“下通古斯卡河流域绝不能让!”

蒋方震话还没说完就被杨秋果断打断,这条偏僻和荒凉的河流如利剑般从北海省直刺北方冻土区纵深,从军事角度看价值不算很大。因为当地都是原始丛林,常年天寒地冻不适合军需。问题是下通古斯卡河地下埋着世界上最大的煤田。通古斯煤田面积约104.5万平方公里,600米深度内地质储量17450亿吨,含煤层总厚最大1500米,且大部分都是优质无烟煤!虽然从开采成本和价值上说不如阿钦斯克露天煤矿,但这个煤矿战略价值太大。即使民国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这里也可确保开采1000年,对缺乏石油资源的中国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手的战略储备矿。

大家都不知道杨秋是如何得知下面有这么大煤矿的,但既然出自他口肯定有几分把握。这么大储量的无烟煤田让几人目瞪口呆,这绝对是世界罕见的,所以连原本认为可以放弃换取其它地方利益的蒋方震都立刻改口,认为应该沿下通古斯卡河修建一条专用运煤铁路。

开发的事情几十年内杨秋都不会想,因为西伯利亚地区有足够煤炭资源可供发电和工业用途,倒是南京的事情放不下,问道:“汉格尔他们的人来了吗?”

“所以条件都已经谈妥,全权代表最晚将于三日后抵达,签字也应该就在几天内。只是.......。”陆征祥此次来主要是为这件事,说完后却目露难色,支支吾吾:“此事已经传开,不少人认为......您出让利益太大。有......卖国嫌疑。民党和共和党都指责不该签署协议,不该将那么多重大项目交给英美资本家,要求收回合约重新谈判。”

“大总统和总理都很担忧,特意让我来转告您,一定要早作准备,以免被人戳了脊梁骨。”

杨秋点点头,心底很感谢黎元洪和唐绍仪在这件事情上的全力支持。其实他早料到会有这种问题,毕竟这次赌的有些太大了。而且连续战争胜利已经让很多人开始高估自身实力,对他们来说一口气开放这么多外资进入,其中很多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没反对声不可能。所以当苗洛建议回武昌暂休,他就干脆以退为进避开南京纷扰,却没想到陆征祥还是追上了门。

大家都沉默下来。对杨秋一口气开放这么大规模外资也有喜有忧。喜得是彻底约束外国银行,将它们的交易权利全部收回,拿回占全国近半的白银储备,很多原本需等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才开工的项目也能提早开工。忧的是开放力度太大。很容易导致被外资渗透慢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尤其是币改后两年就必须开放保险、民元结算这几项,可以说风险极大。而蒋方震则担忧500国防交换生会使一些先进战术和作战思想外泄,导致将来的对手愈加难以对付。

怀揣着各种各样心思的白银谈判就在这种氛围下抵达终点。

国会上,贝祖贻代表财政部首次公开了政府和欧美达成的经济合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会议员们同样有着蒋方震等人的担忧。汪兆铭趴在桌上,逐字逐行的分析着合约每个细节。从程城法案后。他已经有些走火入魔,满脑都是如何打击国社和杨秋,实现黄克强等民党老一辈的梦想。

但让他奇怪的是,合约内虽然充斥着要开放给外资的项目,但核心的货币权等国家


状态提示:第五五零章 奠基的年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