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地师>264 宿营刘店镇

从淮安到汝宁,有两条比较轻松的路可走。一条是顺运河南下,再溯长江而上,到武昌后,再弃舟登陆,沿陆路北上至汝宁。另一条则是走黄河逆流而上,到开封后再走陆路南下至汝宁。说这两条路轻松,是因为可以坐船走很长的一段,省去了走路之苦。

不过,勘舆营并没有选择这两条路,而是从淮安出发之后,沿陆路径直向西,经永城、柘城直插到开封以南,然后再折向南方,沿驿道前往汝宁。

选择这样走的理由,一是因为勘舆营现在多达2000人,很难找到那么多大船来乘坐;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练兵的需要,再没有比长途行军更能够锻炼士兵的体力,以及培养部队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了。

大明的许多军队战斗力很差,打仗的时候士兵贪生怕死,明哲保身,对于军官的命令阳奉阴违。究其原因,在于官兵关系紧张,军官克扣军饷,把士兵当成了自己挣钱的工具,而士兵当然也就是能混且混,没必要为军官卖命了。

勘舆营不存在这种情况,苏昊从最早接受军方的委任开始,就把带兵当成了一种神圣的义务,这是他天然的禀姓决定的。这两年来,他在其他方面想方设法地挣钱,唯有在养兵和练兵方面,不计成本,拿着自己的钱往军队里补贴,只求练出一支精兵,报效国家。

士兵们都不是缺心眼的,主将对自己如何,他们心里像明镜一般。苏昊把士兵当诚仁来对待,管他们吃饱吃好,士兵对于苏昊自然也存了忠贞不贰的心思,话里话外都是愿意为苏守备而死的誓言。

徐光祖、邓奎、张云龙等军官都是职业军人,能够遇到苏昊这样的主将,他们觉得十分幸运。有苏昊在后面大力支持,他们自然是拼尽全力去练兵,每天摸爬滚打,毫无怨言。

苏昊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提出了官兵平等的思想。与后世军队中的平等相比,苏昊这个思想已经大打折扣,他只是要求基层军官必须与士兵同吃同住,同时严格限制训练中的体罚行为。但仅仅能够这样做,就已经足以让士兵们感动得涕泪横流了。

至于苏昊闲来没事到营地中与普通士兵拉家常、问候问候士兵家里的男姓和女姓亲友之类,更是被士兵们铭记在心。

“改之啊,当守备就要有个当守备的样子,你昨天又去营中和当兵的掰手腕了吧?成何体统?”老兵徐光祖没事就会过来挑挑苏昊的毛病。

苏昊笑道:“徐叔,你不也天天和那些大兵一起吹牛打屁吗?对了,你跟士兵说你过去当兵的时候如何勾搭房东家的闺女,这样的事情以后可不能再说了,乱我军纪,知道吗?”

“呸!”徐光祖笑着唾了一口,“我这个千总是临时充任的,不定啥时候就被你免了。免了以后,我不就是一个大兵吗,和大兵们一起聊聊天,有何不可?”

苏昊道:“徐叔,就算是免了你的千总,你还是本营的荣誉顾问,是能享受待遇的。不过,和士兵打成一片,是咱们勘舆营必须要坚持的传统,上下同欲,才能百战百胜。”

徐光祖叹道:“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可是我大明的军官,像你苏改之一样对待士兵的,能有几人?他们也就能够善待自己的那一小队亲兵,对阵之际,也就是靠那些亲兵去冲杀。说哪个将军的麾下会打仗,其实说的就是他的亲兵能打。”

苏昊道:“既是如此,那他为什么不把其他的兵都遣散了,光养一群亲兵就行了。”

徐光祖道:“你傻啊,兵部拨军饷,是按士兵的人头算的,把其他的兵遣散了,兵部还能给多少钱?我这样跟你说吧,有的将军,就是麾下养1万士兵,然后从每名士兵头上克扣5两银子,凑出5万两,养500名亲兵。

士兵名额越多,能够克扣下来的钱也越多,这样养的亲兵也就越多,他就越能打仗,你听懂了吗?”

徐光祖这话有点绕口,不过苏昊还是听明白了。说到底,明军中大多数的士兵所起的作用,就是替军官挣军饷,打仗的时候是指望不上他们的。既然不指望他们打仗,军官自然希望这些士兵干脆只有一个名字,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事实上,许多军官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所谓吃空饷的情况了。

兵部的官吏都知道军队中的这种情况,但却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吃空饷是非常恶劣的欺诈行为,所以兵部经常要派人下去检查,看看军队里是不是真有这么多人。军官们为了应付检查,就临时找几个人来充人头,事后一人发几文钱当辛苦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上面的官吏也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下面的对策是怎么回事,但既然下面把事情做得大面上过得去了,下去检查的官员又何苦过于认真呢?睁一只眼回京,岂不快哉?

套句时髦的话,这就是体制问题啊,幸好家大业大,也经得起折腾。明军虽然没有战斗力,但好歹有好几百万之众,临战之时,吓也能把敌人吓个跟头,这就足够了。至于说几十年之后一支农民起义军加上极北之处的一支八旗军就能够把大明掀翻,除了苏昊这样的穿越者,又有谁能预见到呢?

“唉,徐叔,这大明的体制问题,肉食者谋吧。我苏昊是个小人物,能够做的,也就是把我这一营人带好,也算对得起圣恩了。”苏昊打着马虎眼说道。

“你还得想着怎么对得起我。”徐光祖道,“老


状态提示:264 宿营刘店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