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明和李子枫说的比赛,自然是李天明小时候外婆和他玩的“定字赛诗”游戏,规定一个字,谁能说出包含这个字越多的诗句,谁就能赢得比赛。
今日比赛题目是: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李子枫先下手为强。
在李子枫看来,赛诗与下五子棋一样,先发制人很关键,先落子的黑棋往往具有主攻优势,还能提前占个坑,赢面更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王维的《相思》,字面意思很简单,即: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由于我国南方产的红豆鲜红圆润,色泽晶莹,所以南方人常将红豆制成各种饰物,比如项链、手链、脚链、耳环或者钥匙扣等。
李天明左手上就戴着两串红豆手链,那是他外婆玛丽很多年前从街边小摊淘来的民间艺术品。
李子枫此时正是瞧见了李天明左手上的手链,才脱口而出王维的这句诗。
他记得李天明以前跟他说过一个关于红豆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出兵远征,战死边疆,因相思而在树下流泪至死,最后,女子化为一粒红豆,故后人又将红豆称为“相思子”。
王维的这首诗,李子枫最爱的其实不是前两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而是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意思是: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却和谐柔美,富有深厚的情感,情因物起,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
当然,李子枫对这些理解是不感兴趣的,他就记得那个哭死在树下变成红豆的女人,当然,顺带也记住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李天明接话道。
这句诗对于一旁观战的席思雯而言并不陌生,一听“种”什么,在“哪里种”,外加田园风光的描写,十有八九就是陶渊明的诗句,几乎每个中学生都学过,该诗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职,之后没多久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归隐之后,他就开始疯狂写诗描述田园生活,因此又被称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李天明告诉李子枫:“其实陶渊明的诗句文采并不出众,走的也是纯朴风,比如他的这首《归园田居·其三》,大意是说他在南山下种豆子,结果豆苗都没野草长得好,所以他得一大早起来铲除杂草,晚上才能回去,由于回去的路上草木丛生,他的衣服都被沾湿了,但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不违背他的归隐之心。”
李子枫听了嗤笑一句,“我看陶渊明的诗句都是大白话,无非是将大白话搞成五个字五个字的诗,生前红不了是肯定的,写这种谁会觉得他是才子……”
“但陶渊明的态度,在后世看来就很难能可贵。”李天明说,“后人从陶渊明的诗句里,读的是他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闲适的优雅,读的是他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让他的诗句自成一派。”
李天明虽然这样教育李子枫,但陶渊明真的闲适优雅,归隐之后内心安逸静谧么?
《归园田居·其三》的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正是陶渊明内心的一种挣扎与不确定么?
衣服湿了没关系,只愿不违背自己的归隐之心,可见在陶渊明披星戴月回家的路上,也带着对归隐生活的担忧。
正如现在的李天明,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带着外婆活下去,为了适应十四中这个小社会,他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但在大学张老师的开导下,他也在尝试着做自己能改善的事。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李天明对于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是忧虑的,对未来能换来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李天明喜欢顺着外婆玛丽的喜好,聆听古人,好像他的境遇古人都遇到过,与其说是纵古贯今,不如说是无声的聆听,聆听几千年前另一个相似灵魂的声音。
李子枫一听李天明说了陶渊明的诗句,马上顺口说出了一句席思雯更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席思雯本来下了课就准备走,但这样的比赛让她挪不开脚步,作为学霸的她,只听了一两句,就自然会好奇李子枫这样的学渣究竟能说出多少带“南”字的诗句。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李天明道。
李子枫有恃无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李天明话音才落,李子枫便道:“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李天明微微笑道:“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
李子枫听后,眯起了眼睛:“南见驱归北,西风趁向东。”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李天明波澜不惊。
李子枫微微握起了拳头,让他有些懊恼的是,他好似想不出能够跟李天明对账的五言绝句了。
“你说七言的也一样。”李天明一眼看破了李子枫。
既然对手让招了,为了能打游戏,李子枫也不客气,直接道:“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李天明一边点头一边道:“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