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事后人们的讨论,在辛德拉战象兵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其实辛德拉军还是占据着战场主动权的。第一,它的数量远远超过巴丹那军;第二,战象兵虽然没了,可是他们做出的贡献依然存在,那就是巴丹那军的中央阵列前端被象兵冲得七零八落,如果这个时候辛德拉的步兵兵团继续跟进并进行横向展开的话,巴丹那军中央阵列的兵力由于火墙的阻挡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因此辛德拉军很有可能把巴丹那军的整个阵列撕裂掉;第三,由于开战前达达兰并不能确定辛德拉象兵会从哪个方向向自己进攻,因此他的木桩阵贯穿了整个巴丹那阵列,而这样一来也就相当于巴丹那军被人为的割裂成了不易联系的两部分,如果辛德拉军能够利用这一点加以攻击的话,巴丹那军的前半部分课У拿运。
但是这一切都是事后诸葛亮,在巴米阳会战的当时,能看清这一点的人只有两个,他们是达达兰和也必修。而此时辛德拉的国王特拉格正沉浸在满满的失落之中,对于眼前的战场形势完全没有在意,更不用说给出必要的指示了。面对各部寻求国王指令的要求,特拉格迟迟没有给出必要的指示。特拉格的这种木讷造成了辛德拉军最终的崩溃,即便这个时候他给出的指令是错误的,辛德拉军也不会像后来败得那么凄惨,可他偏偏什么指令都没有给出,各部在等待国王的命令和没有命令下达的失望之中白白浪费了最宝贵的战机。
此时的达达兰眼见得辛德拉军的攻击突然变得迟缓下来,他立刻醒悟过来这是由于国王指挥系统混乱造成的结果。达达兰可不会坐失良机,他立即调配军队,调整阵型,等到巴丹那中路军扑灭大象身上的火焰再次踏上作战位置时,辛德拉军已经失去了最后致胜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采取了积极行动的辛德拉军就是也必修的国克步兵团。国克步兵团一度将巴丹那军打得无力反击,可是国克步兵团的奋战对于整体战局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等到巴丹那军缓过劲儿来,战战兢兢的辛德拉军可完全抵挡不住对方的猛烈攻击,国克步兵团再强也无力回天了。
数十万的辛德拉大军由于没有国王的指令统辖,结果变成了由各个将领率领的一队一队的散兵游勇。他们之间当然也有协同作战,可是各部之间完全自发的协同显现出极度的不协调,甚至还会造成混乱,这恰恰成了巴丹那军队可以利用的绝好机会,随着巴丹那军的一路狂冲猛打,辛德拉军就像退潮一样向后逃去,其两翼的部队害怕暴露在敌军面前,也迅速地开始了后退。
此时达达兰表现出他名将的特长,辛德拉军如同破网一样的混乱阵型在常人眼里看来都处处是破绽,可是常人却无法利用这些破绽,因为他们往往在众多破绽面前不知该如何抉择优先攻击的点,而达达兰的眼光独到,他指挥巴丹那军所攻击的点,都是能够促使辛德拉军混乱扩大。在达达兰指挥下的巴丹那军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每一刀都切在了辛德拉的神经上,它使辛德拉各部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切断,成了一个巨大的却不能行动的巨人。
大约在下午的四点左右,辛德拉军开始溃败。可是巴米阳会战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巴米阳会战之所以青史留名,并不是因为达达兰以少胜多打败了辛德拉大军,而是因为这一战战败一方表现出来的丑态。
直到大军开始溃败,特拉格才从他个人的梦里清醒了过来。原本以他的能力就无法挽救败局,更何况如今已经陷入溃败,特拉格并没有试图挽回战局,而是试图挽回他自己的生命。特拉格命令象奴让自己的战象掉头,然后向南逃遁。
作为战场上国王的象征,那头白色大象开始后退,也就等同于宣布了战败,于是特拉格这么一退,就连后方没有溃退的军队都开始军心涣散,也纷纷拔足难逃。几乎就在一瞬间,整个辛德拉军都溃不成军了。
眼见得敌军拱手让出了胜利,达达兰难掩心中的喜悦,不过他可不打算就这么结束,他不能容忍辛德拉军还有整军再战的机会,因此他指挥两支骑兵劲旅径直朝着特拉格国王的那头白色大象杀了过去。
溃败中的辛德拉军士兵每个人都只想着保住自己的性命,见到巴丹那军朝自己屁股后面追来,辛德拉军顿时向两边散开,因此巴丹那军如入无人之境。眼看得追兵越来越近,可自己的面前却全部都是己方的败兵,特拉格国王心急如焚。他破口大骂象奴的无能,可是象奴也无法驱散溃逃中的士兵,最后特拉格一脚把象奴从大象背上踢了下去,自己驾驭着大象开始狂奔。
那些不幸挡在国王前面的士兵们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大象踩死,随着惨叫声的响起,人们如梦初醒,飞也似的朝两边散开。
“太难看了,这样的国王不配做国王。”在后方的达达兰看着特拉格的举动狠狠地啐了一口道。
话虽这么说,此时在达达兰的心头却闪过一丝喜悦:特拉格国王的如此举动必然会引起辛德拉军队的强烈反感,尤其是士兵们对于国王的这种举动必然会义愤填膺,由此辛德拉军的战意会越发低落,成为巴丹那军的威胁的可能性也就大大缩小了。
即便特拉格国王露出这样的丑态,大象的奔跑速度还是不能与骑兵相提并论,眼看这巴丹那骑兵的锋头已经追到了大象尾巴,此时从斜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