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天地烈风>第九十九章 五 小口喝汤

李天昊动用的兵力并不是特别大,零零总总加在一起也不过四万五千人多一点,而且这四万多人还被分成了三股。由葛尔那斯和副将达拉,扎兰率领两万人出梅奥兰要塞朝阿鲁巴尼亚防线的贝尔谢城一线进攻;由海克托尔和副将奇克尔达,渥德,祖卡尔率领一万五千人出图尔要塞朝阿哥巴城进击,并伺机向交通枢纽库提拉进攻;由布鲁克斯,塔塔尔和艾格留斯带着一万人乘坐白安的第三舰队从海上向阿鲁巴尼亚沿海城市舍尔,威利合等地发动攻击,另外派出密舍瓦的第二舰队巡弋海上,伺机歼灭阿鲁巴尼亚驰援的舰队。

从战略上来说李天昊的战线排得相当的开,兵力也相对分散,很难分辨出他在这么宽阔的正面上究竟以何处为进攻重点。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天昊根本就没有进攻重点,甚至这些城市都不是他的首要目标,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的向前推进,一步一步切实的蚕食阿德勒姆所设置的防线。

李天昊给三支大军下达了完全不同的命令,对于葛尔那斯的北路军的目标是装作尽力拿下贝尔谢城的样子以吸引沿线阿鲁巴尼亚的军力增援,并努力在野战中歼灭之;对于海克托尔的中路军则是尝试攻下库提拉和阿哥巴中的任何一个,万一无法攻陷也不打紧,只要肃清其周边的据点也行;只有南路军是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舍尔和威利合城。因为舍尔和威利合城的城防都很薄弱,相对的反而是它们的海防能力非常出众,李天昊命令攻克这两座城以后必须完全摧毁其海防设施,让它们成为裸城,这样阿鲁巴尼亚人就无法在这里安定下来,因为随时会受到帕尔契军的袭击。

由于李天昊的这次兵力调动速度很快,阿鲁巴尼亚军队固然得知了这一情况,明白帕尔契军即将有所动作,可是却没有想到攻击来得如此之快。因此在战争刚开始的两天内阿鲁巴尼亚军队被打了个晕头转向,各个据点之间很快被分割开来无法相互支援。帕尔契军的攻势十分猛烈,他们利用重型攻城设备对这些称不上重要的据点发起了猛攻,这些据点很快就损失惨重难以招架,告急的报告像雪片一样被送到了阿德勒姆的手上。

其实李天昊会动手早在阿德勒姆的预料之中,只不过让他疑惑的是根据情报李天昊在边境地区至少集结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可以说汇聚了帕尔契最精锐的部队。可是这次的攻击兵力估计不超过五万,且攻击面铺得如此之开,明明达成了攻击的突然性,却不快马加鞭的向纵深进攻,只埋头于清理那些不太重要的据点,简直是给后方重镇做好备战工作的时间,这太不合乎战理了。因此阿德勒姆判断李天昊正在试探自己,他在等待自己忍不住派出援军,然后再投入剩下的兵力进攻自己主力部队不在的地区。

因此阿德勒姆决定观望,以李天昊目前派出的兵力而言是不足以攻破他精心建立的防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方剩余兵力的投入方向。只要贝尔谢,库提拉,阿哥巴这一线的重镇不失,防线就不会有危险。退一步讲即便以上三个重镇全部陷落了也不要紧,因为他还有玛安和奈格这两个二线重镇可以支撑战局。所以阿德勒姆完全不在意李天昊的行动,对于各地的求援只有一个回复:坚守待援。

这下可苦了在第一线坚守的阿鲁巴尼亚士兵了,原本他们的据点并不是特别重要,防御的能力也有限,兵力又薄弱,面对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帕尔契军队的全力进攻,就算有心抵抗到底也是不可能长期支持的,不到半个月,各地就有超过二十个小心据点,四处大型据点被攻克。

直到此时李天昊在第一次显露出来他的真实目的——他为了这场战役从后方调集了十万名民夫和大量的运输工具,一旦攻克这些据点以后,帕尔契大军当然是继续向前推进,而民夫们则从后方运来大量的建筑材料将这些据点重新加固,让它们成为帕尔契军的据点,随后粮草和辎重就被军队运了过来直接驻守在内,这些民夫后撤时还顺便疏通拓宽了通往帕尔契境内的道路。

这下阿德勒姆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李天昊分明是想步步为营一口一口吃掉自己的防线嘛。阿德勒姆想千想万就是没想到李天昊居然会用所有办法中最笨的一种,这本来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尽力要避免的做法才对。这样像乌龟爬一样的推进速度,没等帕尔契军攻陷下一条战线,阿德勒姆就可以重新构筑起一条新的战线来。

可是李天昊的做法也相当彻底,他直接将自己设置的据点拿来使用,并且疏通了道路,看样子是打算长期据守下去。这分明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这样做确实可以有效的占据一部分阿鲁巴尼亚国土,可是每前进一步付出的代价都很大,以帕尔契的国力而言要维持长期战争势必会拉慢它发展的速度,很明显这不是一个长久之策。阿德勒姆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端倪,那么李天昊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看着陷入沉思的父亲,阿鲁法忍不住开口道:“父亲,您为何迟迟不派出援军呢?这样下去就算敌军没有什么斩获,我们的损失也会逐渐变大的。”

阿鲁法的这句话提醒了阿德勒姆,一下子他明白了李天昊这么做的真是目的,不禁喃喃说道:“真狠毒呢,李天昊这小子。”

“什么狠毒,父亲?”

阿德勒姆没有立即回答儿子的问题,他略加思索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五 小口喝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