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远东之虎>第三百八十八章 妥协

对于李顿调查团的结果i本人自然是发起了抗议!并表示绝对不会认同此次调查,同时i本高调宣布将退出国联以示抗议!并宣布将派遣第三舰队前往满洲,“誓将为玉碎在满洲之帝国勇士复仇!”

这下子英国人尴尬了,原本国联的影响力就极为有限。给i本这样一搞,整个国联的颜面扫地。而同时,国联的主导英法两国也暴露出了在远东没有太多军事实力的弱点。

至少,他们根本不可能因为此事而和i本开战之类的。外交抗议方面,国联则完全的无伤i本。此时国联的尴尬显示出来,而南京方面则彻底的失声!

原本指望着国联的,可是现在这个状况怎么指望?!南京方面倒是派了几批人去国联打探消息,可每次都被人哈哈的打了回来。

百年在国联失声的当口,美国发表了通告!宣称支持国联的决定,并称“国联此次的调查是正义的、公正的。而i本则是没有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为了地区和平期望美国决定支持国联的决定,并如果国联提出经济建议美国将会纳入考虑中。”

这通告一发,顿时整个世界一片混乱!先是国联逐渐开始硬气了,对着退出了国联的i本发出再次jing告,言称“如果i本继续一意孤行,做出不明智的决定那么国联将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得不派出做出一定的预备措施!”

而i本也不再闹腾了,开始老老实实的派出了谈判代表团前往满洲。试图进行谈判,布置在鸭绿江一线的第九、第十师团开始收缩防线。并原本预定派往满洲的第三舰队也偃旗息鼓,回到了上海修整。

这时候南京国府和满世界的人民才恍然大悟,有了美国的国联那才能叫国联。没了美国的国联那就是个榴莲——看着满身硬刺,打开了不过一堆的臭软蛋!

当然,国联也知道自己丢脸丢大发了。可是这没什么,和利益比起来脸面是什么东西啊?!一堆的英法商人扎堆前往满洲,试图在这次盛宴中分上一杯羹!

南京国府再次被冷落了,相较起以一己之力横推苏联和i本的东北国防军来说上海事变中几乎被打的残废的国府自然是被列国排在了第二。

此时,那些曾经被屠千军教训过的北大学生们才想明白了当年为什么屠千军会说:真理只在大炮的she程之内,这道理果然是在大炮的she程之内!

屠千军选择了一炮将i本人的道理全打没了,逼得i本人不得不离开东北。而原本摇摆不定甚至于倾向于i本的国联及美国也选择了在胜利之后转向了满洲!

这一系列的变化叫人目瞪口呆,也叫人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却又那么的合理!果然,道理在枪口之下才会讲的明白,其余的一切不过是扯淡。而且是扯[**]淡!

i本决定要讲道理了,而i本内阁则是倒霉了。再一次的,内阁成为了这次战事的替罪羊。在天皇的暗示和军部的压力之下,只得集体辞职。

在此情况之下,。立宪政友会第6任总裁、与尾崎行雄被并称为“宪政之神”的犬养毅奉命重新组织内阁,并负责与满洲方面进行谈判。

之所以将犬养毅提拔起来,不仅仅因为他的资历更是因为他曾经曾庇护过早期从中国的孙国府与蒋中证等革命党人。和中国有着很深的牵扯,是以让他来组阁很大方面是i本希望能够将此事对于i本的伤害降到最低。

至少,那些在旅顺被关押的商人等要捞出来吧?!毕竟这些人在i本国内都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而且也有着亲人。如果他们陷在了满洲,那么毫无疑问会对i本的z fu威信造成打击。

一个偶然因素是当时的对立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的民政党政权的瓦解。先是首相滨口雄幸在东京站遭到袭击,结果因伤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若槻礼次郎再次组阁,可到了1931年因九一八事变爆发,内阁陷入激烈争执甚至战败而被迫总辞职。就是在这样的执政党内阁出现困局的情况下,确立了将执政权让给第一大在野党的政治规则。

同时,元老西园寺公望知道犬养一早便有意通过与中国谈判解决九一八事变问题,于是在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便向当时的昭和天皇推荐他成为首相。这时犬养毅已经77岁,被当时的报纸以“昭和的(齐藤)实盛”来形容。齐藤实盛系源平合战时期的老将,曾将白发染黑战斗。

犬养毅果然是政坛的老鸟,接到天皇组阁的命令后,犬养立即解散议会实施总选举。结果政友会议席数大幅提升。

在获得民众的支持后,又起用高桥是清为大藏大臣,力图扭转经济上的不振。高桥断然实施黄金输出禁止令和兑换停止令,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图转变。

这样,i本的经济开始徐徐走上复苏之路。而对外方面他一上台就联系并派出记者萱野长知赴满洲,担当与中国进行谈判的中间人。

犬养毅没有理会军部要求扩大战事的激烈举动,而是希望能够将那些陷在了满洲的i本国民先捞回来。现在i本没有开战的资本,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即使是天皇,也曾在九一八的时候极为犹豫是否要承认关东军的所为。不过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他还是选择了承认。

但在被屠千军狠狠的抽了一个耳光之后,他开始清醒了!他自然是知道,现在i本不仅仅经济方面不允许开战,更多是美国方面的威胁和国联方面的反应!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八章 妥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