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层面,在京都层面,你随便建个特区试试看!
方晟第一时间飞到京都找于云复,其实不用多说,早在方晟坐在飞机上时,于云复已开始奔走。
于云复代表于家向中组部传递了两个原则:
一是方晟是省管厅级干部,工作变动应该由双江省委负责,中组部没有特殊理由最好不要参与;
二是方晟优势在于抓经济,方晟理当继续为基层做好服务!
于云复的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还有来自正治局多位委员的支持。
有些态度通过非常微妙的语境表达出来,令中组部压力很大。
比如某正治局委员在公开场合突然问,地方厅级干部任免也要通过中组部么,还忙得过来?
还有副国级领导半开玩笑半当真说现在工作量大了,要不要我安排几个人过去搭把手?
以及政务院下属的某研究中心突然出台一份报告,指出术有专攻和人才难得的重要性,强调有时把专业、技术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看似重用人才,实质牛头不对马嘴,造成的后果是闲置人才、浪费人才,大材小用。
元旦过后京都召集正治局委员进行例行学习,针对各地加紧进度的国企改革,陈首长发言时加重语气说,京都个别部门手不要太长,该地方管的事由地方全权负责,你越俎代庖出了问题谁负责?
说着淡淡瞟了中组部长一眼。
没多会儿又有正治委员发言——就是公开场合质问中组部官员的那位,说人大要加强立法,有效规范京都部委办局管辖范围,哪些事京都管,哪些事地方管应该区分得清清爽爽,不要有灰色地带,灰色地带就是权力寻租地带!
旁敲侧击的发言令中组部长如坐针毡。
在京都高层求的是一个“稳”字,主管领域四平八稳不受指责才好,哪部分出了岔子激起公愤,就意味着麻烦来临。
因为到了这个层面,任何事情都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那么很简单,也就面临“多助”和“寡助”的问题。
更深层面,这小会议室里——京都乃至辽阔的国土最有权势的几十个人,都清楚中组部长是背锅者——以中组部长之精明之深沉,何必招惹于家?
然而事情就诡谲在这里,都心知肚明的道理偏偏没人捅破,而是枪口一致地对准中组部长。
而中组部长岂是好捏的柿子?在正治局里属于除了五位最高层首长之外份量最重的人物,别的不说,单每年几十个部级名额就足以说明问题。
不好捏的柿子被捏了,背后隐含的正治意喻可想而知。
点到为止,接下来几个小时会平稳进行,再也没有谁提半句话碴儿。桑首长由始至终神色如常,中途专业人员进来摄像时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
这事儿象风一样一会儿就飘过去了。
大概隔了一周,京都又有小道消息,说是为了促进省市之间交流,中组部准备推出年轻干部异地任职计划,第一批涉及到20名厅级干部,其中就有方晟的名字。
去哪个省,担任什么职务,不知道!
从1月下旬到2月中旬,整个春节方晟都没过好,心头充满了焦虑。凡事最可怕的就是不确定性,那种命运掌控他人之手的感觉太糟了!
有集中学习的那波进攻,于云复没法再组织正面行动了,唯有迂回和侧面。没办法方晟死缠烂打住陈皎,非要他给个说法。
“我能有什么说法?每次提起你的名字就挨骂,说你事特多。”陈皎哭笑不得道。
话虽如此,在儿子的坚持下陈首长还是设法找几位老部下打探消息,回复是上面口风极紧,中组部方面只有中组部长和常务副部长两个人知道,再往上……
“您懂的。”老部下恭恭敬敬说。
“我懂了,你问小方懂不懂。”回到家陈首长说。
陈皎深深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