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镇军将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备

这三天是赵云最忙碌的三天,忙完车臣汗乌尔格,要忙援俄派遣军,忙完派遣军又要忙欧洲军火交易。

等好不容易,欧洲军火交易完成;援俄派遣军安定下来,用僧侣在三位男爵的抵抗军中找苏俄奸细;车臣汗乌尔格又要开始发放奖励了。

平定叛乱后的车臣汗部,所有的兵权都归于帖木尔。

帖木尔将一支两千人的蒙古士兵编成了车臣汗乌尔格的守城军队,其余的都编入了自己的外蒙军团。

整编后,每个蒙古士兵都发到了一份奖励物品,羊肉一大块20斤,粮食100斤,上等盐巴10斤,铁块10斤(用于蒙古人打马蹄铁),铁由江南收集的破铜烂铁中的废铁,以及直系买战列舰所支付的富铁矿提炼,最后交由蒙古铁匠扔进熔炉后炼化而成。

因为车臣汗部大概能抽出1万名男子做为常备军参战,所以帖木尔就把这一万人都编入了花名册,此次按名册发放。

甜枣下发的同时,还让僧侣和那些新上任的贵族向各个附庸的小部落宣传此次平叛的经过和奖励,争取民心,威慑有异心者。

听到前方的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贵族老爷们在想办法消灭他们的男人,各个部落的妇女都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家里宣导自己的男人以后要注意那些贵族老爷。

此举一出,民心、军心基本可定。

帖木尔的声望在部落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一些尚算服从没有被处理的贝勒、贝子、台吉等蒙古贵族已经不能影响到他的声望了。

现在,赵云和帖木尔能够好好的商量,下一阶段对外的用兵了。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派出大批探马去探路,收集相关情报的同时,赵云觉得对车臣部的蒙古军队的武器来一次大换血。

车臣部的武器在赵云看来实在是惨不忍睹。

基本三分一的人能有枪,其它都是弓箭、马刀什么的。这个嘛还能说得过去,可那些枪中连火绳枪都有,燧发枪更是常见,步枪竟然只有十二三个人才一支。

还是老掉牙的!膛线都快没了,这可是车臣汗口中,“精锐无比的天下无敌蒙古铁骑”!

“换!全部都换!”赵云大手一挥,怎么说这也算是赵云手下的第一支成建制的武装啊!这人数凑一个师没问题,可武器这么寒碜,拿的出手?

枪得换,马也得换!草原民族全民皆兵,蒙古士兵个个是神射手,这是得肯定!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三四岁就要学会骑羊,五六岁就开始骑马。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最强的草原民族。而且蒙古骑士的军事技能训练不仅仅是骑射还包括套马等放牧、围猎而需要的技能。

可以说和欧洲骑兵比起来个个都是全能型骑兵。

而且整体战术先进,符合伟人的军事思想,以高度机动性为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而要达到高度机动性,草原上靠的就是马。好马配好鞍!这话谁都知道!可是这好马可不好找。

车臣汗部所在的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温差大,降水少。年平均气温-6.6~3.9c,1月-15~-35c,7月18~26c。极端最低和最高温曾分别达-50c和40c。年较差平均为35~50c,最大可达90c,一日之间的温差也很大,平均为20~30c。冬季的蒙古北部是亚洲寒潮源地之一。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于夏季。日照充足,草场的生长期一般只有100天左右,结冰期长(11月至翌年4月),干旱和风暴是此地的两大自然灾害。

这也就是赵云急切的想武装他们的原因,否则赵云亲临此地,羊皮卷中的大军一放,一招人海战术就可以打遍天下了。

可这里的冬天就让赵云这个江南人无法适应,剔除了这个最大的助力,所以赵云非常急切的想武装他们。

为什么?因为蒙古人或者说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时间一般是在冬季,秋季战马养膘,秋末冬初,南下劫掠一票然后回去猫冬,等到来年秋天再来一次。

所以蒙古人一般都是在这个季节出兵,而由于惹了老毛子,虽然暂时他们还没动静,可能是西去征服那里不听话的部落了,可他们什么时候东征,还真是不好说。

所以留给外蒙军团的时间不多了。

要想做车臣汗部的战马,首先这战马就得耐得住寒冷,因此从俄军那缴获的哥萨克曾经的专属坐骑,河顿马就剔除在外了,只能从本地的蒙古马开始考虑。

蒙古马广布于中国北方以及蒙古国和原苏联部分地区。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增膘、持久力强和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头大、额宽、颈短厚,呈水平颈。躯干长,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较短,蹄质坚实。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

不过哪个品种最好,就说不清了。而且车臣汗部要的数量极大,每个蒙古骑兵最好要配上三、四匹马,这是骑乘马,还有大型挽马、兼用型、山地型,所以只能混搭了,不能只求一种。

1、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的乌珠穆沁马,体型结构较好,体格较大,多走马,是蒙古马中的最好类群。

2、产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百岔沟,百岔铁蹄马,有“铁蹄”之称。马匹以善走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1200m跑步1分53.7秒。

3、产于内蒙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武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