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县城里越发热闹,以往赶集时才会出现的人山人海,如今是天天如此了。
留在县城里的两天,张沁儿自然也没有闲着,虽说不在县城过年,不过县城里的宅子也得打扫干净,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还得买一对红色的灯笼挂在大门口。
等这些杂事一一做好,晗生和永安的学堂也开始放年假了,张沁儿就带着晗生永安去逛大街,他们得买不少过年要用的东西,另外给夫子的礼物也得准备好,回家之前就得送到夫子的家中。
又过了一日,张志仁赶着驴车来了,里头摆放着四个大箩筐,各两箩筐鲜鱼,两箩筐蘑菇。大部分已经一起卖给酒楼,不过每样都剩下一些,这些是用来送人的。
“两块腊肉、两条鱼、两斤红糖、还有两斤蘑菇以及四盒点心。”张志仁在清点着礼品,分出两份来,对晗生他们说:“趁着现在你们赶紧把礼品送给夫子,下午我们就得回乡下了。”
这份年礼算得上丰厚了,晗生和永安各自提着一个篮子,朝自己的夫子家走去。
张志礼是给人做事的,犯不着送东家掌柜的,反而还得了东家一个一两银子的红包,不过今天他是回不去的,得三十那日才能够放假去了,他已经和田老四商量好了,等到时候搭他家的车一并回去。
等晗生永安的时候,张志仁给驴子添了一把草料,草料里面摻着豆饼,驴子在旁边吃的异常欢乐,打着响鼻。
“这是晗生写好的对联。”张沁儿把要带回去的东西一一搬上车。
张志仁就拿起晗生写的对联来看,句子倒都是常见的喜庆对联,但是字迹却比去年写的对联很有长进,不由得点头笑着说:“今年晗生的进步挺多的,学问上也学的扎实,这字也写的越发好了,他又是跟着何山长的,以后肯定有一番出息的。”
晗生的字迹沉稳大气,先是临字帖写的,不过后来就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的字迹,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不同来,这可见他平日里是十分的用功刻苦的。
“那是,哥哥的字和学问,何山长也是夸过的。”张沁儿笑着说,与有荣焉。
能够被何山长那样的人物夸赞,的确是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张志仁心情激荡,早已经把自己对科举的渴望一腔灌注在晗生的身上了,他看着晗生努力学习,就仿佛看见自己当年那般。
只可惜当年的他,条件还是太差了,就算张老头有先见之明送他上学,家境差也使得他进步有限,能够夺一个秀才的功名下来,他也是吃了大苦头的。
看张志仁一脸唏嘘感慨的神色,张沁儿就岔开了话题,问了些村子里的事情。
“明天你三婶家杀猪,到时候可有杀猪菜吃了。今年一年咱家都一直忙着没空,也没有养猪,所以和你三婶说好了,她家的猪咱们买一半过年,这样就犯不着再散卖出去了。”张志仁说。
“三婶家的猪也不大啊,瞧着还不到八十斤吧?我还以为不打算过年杀了。”这会儿没有饲料,猪的生长都是很缓慢的,冯氏家的猪才养了三个多月,的确不算大的。
不过托蝗灾的福,那猪因为吃了一段日子的蝗虫粉,倒也显得胖嘟嘟的,要是再养上几个月铁定能够卖上一个大价钱的。
“过年哪里能不杀猪呢!何况如今咱们两家也不靠卖这猪赚钱,你娘还有些不舍得,你三婶可大方了呢!说杀了猪才有过年的感觉。”
说着闲话,忙着手里的活,不多时晗生和永安就已经提着空篮子回来了,他们也不必准备什么换洗的衣裳,家里都是有的,何况为了过年,杨氏还特意给兄弟两个做了身新衣裳的。
关上门,大家就上了车,张志仁坐在车辕上,驾驭着驴车朝乡下走去。
一路上街道繁华,到处都是人挤人,熙熙攘攘,沸反盈天般的热闹,小贩的吆喝声,买家的还价声,伴随着赶车人的‘让一让,让一让’。
短短的一段路,反而因为人多,走了小半个时辰,张沁儿一直掀开车帘子,看着外头热闹喜气的街景,路过十字街赵倩儿家的布店时,看到里头客人很多,都在挑拣着布料棉花,伙计忙不过来,赵倩儿也出面帮着做生意,因为人多,她的手一直护在小腹上,那小腹已经微微的隆起,已然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
回到乡下时,天色已晚,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火,从房子里漫出温暖的橘色光芒,映照着方寸之地,村子的上空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大片的田野则是黑越越的一片。
熟门熟路的把车赶到家门口,杨氏早已经听到声响提着一盏气死风灯迎了过来。
“你们可回来了!怎么这么晚?”
“娘。”晗生永安下了车就叫人,惹的杨氏看了这个又看那个,有些日子没见,做娘的心里还真想的很。
“街上人太多,车子跑不快,出了城,路上也有不少来往置办年货的车子,又是一番相让排队。”张志仁搓了搓手,一路赶车就算带着皮手套,手指头也怪冷的,被冻的有些麻木了。
杨氏就没有再问,先让大家赶紧进屋,然后开始搬东西,卸车子,牵着驴子到后头关着喂草,一番忙活。
“饭菜已经做好了,就温在锅里,你们先吃吧。”杨氏想起这事,赶紧朝堂屋那边喊了句,随即传来张沁儿的笑声,如铜铃一般清脆:“我就知道!早拿出来了,娘也快来吃,那东西先放着,待会再弄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