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257章 可纲遇伏

宁完我正想着呢,却发现了周围的不妥,锦衣卫搞的动静太大了,神经再粗的人也会看到街面上有人在排查的,更何况宁完我这种特工级人物,那神经末梢可是相当灵敏的。虽然当时选择的地方就偏僻,但看那天津卫全体出动,地毯式搜索的架势,查过来也是很快的,但宁完我就需要面临选择了,真的没想到锦衣卫会如此快的就在如此短的时间追到天津卫来。看来自己的确低估他们了。(他哪里知道为了找这些丢失的竖盾,出动了几万人的‘jing力’)。

宁完我瞬间判断出这次自己玩大发了,如果现在不找机会逃出去的话,估计这辈子就得交待了,几十条命的官司,加上抢的是皇上的东西,被抓住了不死都没天理了。这时候就得有一个取舍了,是留得青山在还能毁树林,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将藏匿进行到底。天人交感之下,宁完我还是选择了留有用之身,接着搞破坏。

带着自己的几个手下,悄悄的退了出去,在一处确定无人的河海边,启动了他的逃生计划——水遁,这是早已练好的‘功夫’,没办法深入敌后,没点保命的本事可是不行的。确定衣服上没有其它物件后,扔下身上的衣服,换上准备好的水靠,悄然无声的滑下水中,好在这时候正是盛夏,水中甚是凉快,在锦衣卫们根本想不到的前提之下,潜水而逃。

锦衣卫们在众地头蛇的帮助下。终于在短时间内,就发现了那辆满载竖盾的车辆。一查东西一件不少,这一颗悬着心才放下一半。这次的差事可是相当的费劲。

经过多方打听、询问,终于确定了这辆车是今天一早进城的,然后有目击者看到了七个人带着这辆车进了那个小码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线索断了,对方相当的小心,没有留下有用的线索。万相和又留下一千锦衣卫提缉和捕头们一起在天津卫找线索,而自己带着二千绵衣卫回返,把竖盾轮流的带在了马上。弃马而行,希望到晚上的时候能够赶回京城。万相和之所以这么急,一是要把消息传回去,二是他们锦衣卫提缉倒是只有些行政琐事,但南苑的锦衣卫却是有大动作的,特别是已经换装的,虽然不知道什么动作。但这是田尔耕特别交待的。还是越早越好。

那边闻一礼带队的房山之行锦衣卫们也回来了,三千人对付二百人,虽然对方占据着优势地理位置,但还是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之下把人给或杀或抓的带回来了。正规军和土匪的差距也就这样表现出来了。而闻一礼的鬼点子当然也起到了相当到位的作用,这次算露脸了。

田尔耕亲自听了审问案犯的经过,就锦衣卫那些酷刑。除了杨涟这样被洗了脑的,心中有着‘信仰’挺了过来,但这些乌合之众的土匪,哪里挺的住这些,没几下就全部的摞了。

真象大白。田尔耕也最终知道了事情的大概。据匪徒交待,三天前有一个叫守完我的年轻人找上门来了。以十万两银子的价钱,要买卖,然后他们就埋伏、、、、、、事后宁完我付清了尾款和他们分道扬镳。

案件就这样暂停了,除了在人海茫茫之中寻找那宁完我之处,没有任何办法了。田尔耕急忙给老魏和孙承宗汇报了破案的经过,孙承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宁完我没有归案,但追回了竖盾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赶紧的把消息连夜六百里加急送给皇上,虽然光报系统已经有了个雏形,但现在是晚上,还是用皇上驿站的快马吧。

孙承宗又让那四千换装的南苑锦衣卫,放假一天,然后后天卯时回南苑点卯,有皇命。这是皇上交待的,现在兵力已经因为辽东锦州的失守、陕西的乱民、蒙古的亲征而显得捉襟见肘了。必须尽快的把武装起来的南苑锦衣卫拉上各个战场。

第二天清晨,大同,在接到京城血案始末之前,朱由校的眉头就已经皱的接近疼痛了,没想到何可纲被围,草原之上赶来了二十多万的援兵,正在往归化城赶去。这样的消息给本来相对简单的归化之征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

这五天以来,朱由校就天天看着净军训练、接收京城里的战车、建大同高塔,然后就是等待着何可纲的会师了,时间太长了,所以他从前天开始就催促启动草原的情报系统,打听消息。没想到等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消息,另一个孙承宗的翻版再次上演。

如今beijing到大同的道路铺到了一半多,光报系统也建的个七七八八,虽然不是都用高塔,但暂时沿途用高山上的高峰来做观察点,也快了不少。所以对于清剿乱匪和辽东事宜,朱由校还是掌握了全面的消息的。

对于孙承宗启用贺人龙、左良玉这样的将领,朱由校当然是不放心的,那是些什么样的人,朱由校不太熟悉,但兵匪一词,也不算冤枉他们,一方面对老百姓留下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人口实,一方面又养贼自重,一般的文臣还真驾驭不了他们。但现在蒙古功略处于正在进行时,想要撤销了,又心有不甘。所以朱由校想到了一个文人里的怪胎,卢象升,自从上次传过来在大名府站住脚跟后,朱由校也和卢象升能了几次信,治理地方也算出se,但经济发展方面显然不如宋应升甚多。扔在下边当知府,他也不是那块料。正好要过来先在兵部挂个职,然后让孙承宗安排他去参加剿匪。

而汪乔年的父亲也死了,自己正欠他一个官位,下个夺情圣旨,去大名府上任吧,也算平


状态提示:第257章 可纲遇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