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政客>第七百四十三章 汉八旗的影响(3)

内阁首辅调整之后,朱由检的心情好了一些了,为什么会这样,他自己是清楚的。作为内阁首辅,孙承宗是非常合格的,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从来不谋求私利,也没有以权谋私,更不用是结党营私的事情了,孙承宗担任内阁首辅这几年,朝廷里面的风气大为改进了,特别是那些给事中和御史,若是因为捕风捉影的弹劾,往往会遭遇到孙承宗的训斥,那种死磕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可以说,孙承宗担任内阁首辅,朱由检省心很多了,特别是辽东的局势,渐渐的好转,更加令朱由检放心。

但孙承宗也有固执的一面,那就是坚持的事情,一定要辩个明白,有些时候,朱由检也明白,孙承宗是为了大明朝的,可惜有些事情,朱由检有着自身的看法,他实在不愿意按照孙承宗的要求去做,孙承宗的年纪大了,资历非同一般,朱由检就是有些脾气,也要忍着。

一方面是理智告诉朱由检,必须要信任孙承宗,朝廷里面的事情,交给孙承宗去做,效果很好的,这是对大明朝有利的,可另一方面是感情左右朱由检,告诉他,还是要自己做主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代天巡牧,管辖天下百姓苍生,必须体现出来威严。

孙承宗担任内阁首辅期间,朱由检的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朝廷的风气开始逐渐好转,大事情上面,能够很好的统一意见,令行禁止,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不出十年的时间。大明一定能够傲立天下的。

可惜孙承宗的年纪大了,更可惜的是,感情有时候也能够左右朱由检的内心,所以,他扶持了唐世济,在朝廷里面。形成了一股力量,和孙承宗抗衡,同时,还有太监的作用,朱由检沉醉于这样的感觉之中,能够掌控朝政,能够掌控一切。

孙承宗离世之后,一段时间,朱由检也感觉到心里空荡荡的。不过,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了,继任的内阁首辅杨嗣昌,表现确实是不错的,就算是想到了什么好的意见建议,也是暗地里禀报,这样。朱由检直接说出来这些决策,更加体现了睿智和能力。

杨嗣昌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察言观色,勤勉的杨嗣昌,能够观察到不少的事情,也懂得进退和取舍,这是朱由检最为满意的。

杨嗣昌也是有能力的,该坚持的原则。会采用不错的办法坚持,至于说杨嗣昌对身边的人很是看重,提拔一些人,那不算是什么大事情,而且杨嗣昌对内阁次辅唐世济还是比较尊重的。说话做事情都是很注意的。

这一切,令朱由检很是满意,他甚至觉得,杨嗣昌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强于孙承宗。

“杨爱卿,后金成立了汉八旗,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后金成立了汉八旗,朱由检不是很在意,不久之前,后金的皇太极再次写信了,恳请握手言和,接连来信,令朱由检很是犹豫,但他还是压下了这封信,皇太极成立了水师,又成立了汉八旗,看来握手言和,不过是一种说法了,也是一种敷衍的态度了,朱由检最恨的就是被别人忽悠。

“皇上,臣以为,这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不过是皇太极想着整合在后金的汉军罢了,无伤大雅,我大明在辽东的力量,令后金不敢小觑,边关也很是稳定,春节的时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首领专门到京城来了,表示了忠心,大同、宁夏、榆林一带的边关,也是很稳固的,后金成立了水师,苏大人在登州也组建了水师,足以抗衡后金,如此的情况下,皇太极着急,想着成立汉八旗,挽救这种颓势。”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杨爱卿的分析很有道理啊,不过后金成立了汉八旗,朕还是需要注意的,这些情报,悉数转给苏爱卿看看,让苏爱卿知晓,想想应对的办法。”

杨嗣昌的心里动了一下,这么长时间过去,他算是明白皇上的担心了,苏天成手里掌握的军队,数量庞大,尽管裁撤了不少,但依旧有四十余万人,这些兵力,是大明的精锐部队了,不客气的说,苏天成若是造反,朝廷根本就是无能为力的。

“皇上,苏大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登州、莱州和青州了,臣以为,苏大人的担子太重了,长此下去,铁打的人,也是承受不住的。”

“嗯,爱卿有什么建议,说说看。”

“臣举荐一人,到辽东,出任都督同知,协助苏大人,管理辽东的事宜。”

杨嗣昌的这个建议,朱由检显然有了兴趣,不过他的脸上,带有迟疑的神情,这样做,是不是意思过于的明确了,接着皇太极成立汉八旗的机会,削弱了苏天成的权力。

皇上的神情,当然被杨嗣昌注意到了。

“皇上,臣提出来这样的建议,是为着我大明朝考虑,相信苏大人也是能够理解的,如今苏大人主要忙于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事宜,没有精力顾及到辽东的事宜,若是后金有什么异动,安排部署也是来不及的,徐尔一大人虽然是都督同知,可重点还是忙于民生方面,对于军事部署方面,不是很熟悉,洪承畴大人同样是都督同知,重点在军事部署方面,很少关心民生方面的事宜,两人有着各自的优点,若是苏大人依旧在辽东,这是没有问题的,能够融合两方面的优点,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如今朝廷派出一位都督同知,实际上就是协助苏大人,做好辽东的防御的。”<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三章 汉八旗的影响(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