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四世三公>第五一二章 建设天津
二人拍着胸脯,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表达自己的忠心和努力。

原本,渔阳郡只是幽州的一个寻常郡县,自秦汉以来都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既不能设关卡御敌,也没有风水宝地,显然是一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无人问津的地方。所以,在南北朝的时候渔阳郡就被废除了。而如今,田楷和荀錶听说袁常要大力开发和建设渔阳郡,地位还不弱于北京城。想想这是一个多令人诱惑的目标。袁常对北京城的扩张和建设也已经展开,就袁常目前对北京城的构想,那都是一个惊人的目标,绝对会超过都城长安和洛阳的规模。可是。袁常竟然会说渔阳郡的建设会不弱于北京城,那又将是何等的惊人。而作为军政之首的田楷和荀錶,若是一直都呆在目前的位置上,等渔阳郡建设起来,他们的地位岂不是也跟着水涨船高。

故此。他们自然不愿如今的地位被撤除,必然会更加尽心尽力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你们有这样的决心就好!”袁常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身后的刘顺,说道:“这是刘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日子你们将要一起共事,现在先认识一下,免得日后出现了什么差错。”

刘顺是建设渔阳郡的主要人物,田楷和荀錶则是负责辅助于他。如今先让三人认识一番,免得以后刘顺要找人手,要资源。却是找不到负责人,那乐子就大了。

“船政司刘顺,见过荀太守,田军长!”

船政司自然是袁常建立的机构,建设船政司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大航海的行动而服务,也是为了日后建设海军奠定基础。刘顺只是一个水手,出海,行海他倒是懂得,若是让他建设海军作战怕是不行。所以,袁常也没有给刘顺安排一个海军司令的位置。海军军长的位置。自然是要留给专业人士来担任。在袁常想来周瑜其实是担任这个海军司令最适合的人选,奈何袁常没有机会跟周瑜产生基情,只能等以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说了。

“刘司长客气了!”

田楷和荀錶二人虽然地位尊崇,船政司这玩意都没有听过。但是,他们却不会小觑了刘顺。袁常如此郑重其事的向他们二人介绍刘顺,而且他们的地位提升还要靠刘顺进行,当然对刘顺也是极为客气。

看着三个人在那客套,似乎基情四射的模样,袁常自然没兴趣看三人搅基。于是打断到:“你们要联络感情,等正事说完了再去,我也不会阻拦你们3p。”

虽然不知3p是什么意思,但是,三人也直觉到这并非是什么好事。

袁常让荀錶吩咐佐吏将渔阳郡的地图取来,在众人面前展开,然后指着地图说道:“渔阳郡自今日起便易名为天津,意为****津岸之口,还有这拱卫北京城的职责。”

渔阳郡自治所雍奴西北的范围便是天津所在的区域,天津早在远古的时候乃是一片海洋,在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平原。历史上黄河曾三次改道,皆在天津入海。就袁常所记得,最后一次改道似乎还没有发生,如今袁常既然准备建设天津,自然要提前预防黄河的问题,不会让改道的事情发生在天津身上。

说来天津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大有深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炆。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万六千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袁常要建设天津,不仅要将天津作为一个海军基地,同时也是海上贸易的一个港口。当然,如果说要建设港口,最适合的无疑是上海,从地理位置而言,上海自然比天津更适合。不过,如今的上海在东吴孙策之手,袁常触及不到,而且,作为长江的出海口,如今的上海似乎也还没有稳定下来。况且,如今的江东一带还属于相当落后的处境,上海的发展,也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经历过明清两朝,直到鸦片战争,英国令当时的清政府开放上海,上海才算是真正的发展起来。

从南宋到清朝末年,历经将近七百年,上海才建设起来,比之北京的建设时间还要长,袁常怕是活不到把上海建设起来的那个时候。故此,袁常眼下也只能选择天津为港口基地,至于其他诸如上海,泉州等重要港口,只能留给子孙后代来解决了。

见众人都在很认真的倾听自己的讲话,袁常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天津的建设将转移到雍奴西北的范围,除了要建设城池,驻扎守军之外,还要在海上建设一座船坞。天津的治所在雍奴,距离沿海位置有些距离。故此,将天津的治所转移到距离沿海位置较近的潭落城,天津军区的军营也转移到此,以便能够更好的守护


状态提示:第五一二章 建设天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