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1月底张伟回到了帝都,这还是张伟穿越以来第一次来到帝都。

前世张伟在帝都学习生活了七八年,对于帝都的城市布局和道路交通已经十分熟悉了,像什么300路,303路,运通105这些线路都是十分的熟,地铁也是经常坐,去哪儿都方便,就是人多特挤,赶上上下班的时候能把胖子挤成瘦子,把瘦子挤成相片儿。

然而等到张伟下了火车才发现,此时的帝都,却是那样的土气,放眼望去还基本都是四合院和筒子楼,完全不同于三十多年后的那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国际化大都市。

但是和三十多年后相比,现在的帝都也有一点挺好的,就是天还很蓝,空气还很清新,路还不是很堵,这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此时还是具有更多的古风古韵。

后世帝都的城市市政建设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一次是90年的亚运会,一次是08年的奥运会,前后都可以说是巨变。这就是举全国之力来发展建设一座城市的好处,据统计全国有数千万人曾为亚运会捐款,而此时连亚运会的举办申请都还没有影子呢。

帝都此时连三环路都还没有贯通,要等到明年西南三环建成,才能把整个三环路连接起来,不像后世七环都修到人家张家口去了。地铁也还只有1号线和2号线,和后世三十来条线路,一千多公里的运营里程根本没法比。

张伟不是自己来帝都的,它是和宣传股电影组的几个人一起来到的帝都,他们是来参加总政治部召开的全军电影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的。

当初在军区获奖之后,电影组的人听说年底可以去帝都参加全军的会议,都很兴奋,这个年代的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去帝都,去天安门广场拍张照片,去伟人纪念堂瞻仰下伟人的遗容。因此张伟将电影组的全体人员包括吴雪都带了来,也算是公费旅游吧。

下了火车,张伟和众人一起辗转来到了部队的招待所,安顿好了众人并相约明天一起去逛天安门广场之后,张伟就离开招待所,准备回家了。

电影组的人两天后开完会就会回部队,张伟则是提前向部队请好了假,准备在帝都和父母一起过完年再回部队。张伟现在还是未婚状态,一年只有三十天的探亲假,正好过完年。

回家的公交车上,张伟的心情十分忐忑,他上次负伤时在部队医院见到这一世的母亲田雨洁的时候就有点被惊吓到了。生怕自己突然性情大变,行为出格,被认出是穿越者的身份。

想想这次回家不仅要再次见到母亲,更是会见到那个在前身记忆中脾气十分火爆的老爹,张伟心情就更加忐忑不安起来。

张伟的父母现在住在帝都军区大院,位于帝都西郊sjs区高井,帝都军区八大处甲一号,这里经常被人称为“西山军区大院”。

这个位置据说当年还是杨将军亲自挑选的,五十年代时,随着军队机关逐渐正规化,帝都军区下属各新建的单位凌乱的分散在帝都城里各处办公,平时集中起来开个会都困难。于是帝都军区决定在帝都附近选址新建军区大院,将军区下属的各个单位集中起来办公。

当时地方政府提供了好几处地点,供负责此事的杨将军挑选,但是杨将军都不满意。他觉得这几处地点都离城太近,关键是附近还没有大山,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这些将军们就喜欢大山。

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老一辈们还坚持认为战争时刻都有可能爆发,这也是华国当时发起三线建设的原因,伟人还提出了“山、散、洞”的指示,于是最终杨将军一路向西,选定了在西山脚下来建设帝都军区大院。

老帝都在清朝时就一直有着“胡同文化”,建国时统计当时帝都有名的胡同有三千多条,以至于当时有“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的说法。

但是建国后,帝都又兴起了一种特有的“大院文化”。

在帝都城内,从公主坟向西,沿着万寿路,玉泉路一直到西山脚下,方圆十数公里范围内,空军大院,海军大院,通信兵大院,总后大院,炮兵大院,装甲兵大院,工程兵大院,铁道兵大院等等依次排开。

此时,从帝都城中往西走,部队大院鳞次栉比,差不多每隔一段就能看到一个有哨兵站岗把守的大门。

这些大院都是统一制式,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服务社,礼堂、游泳池、医院、幼儿园、小学、甚至是中学。

很多军人子女从小就是在这些机关、部队的大院里面成长起来的,接受着“大院文化”的洗礼,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什么都有的大院,就是帝都。

王硕在《看上过:“这一带过去叫‘新帝都’,孤悬于帝都旧城之西,与老帝都号称文华鼎盛一时之绝的七百年传统毫无瓜葛。”

《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些影视剧,都是描述六七十年代时帝都大院子弟生活的影视作品,在后世,帝都部队大院出身的子弟基本上撑起了华国娱乐圈的半边天。

公交车到了西山脚下,张伟提着自己特意准备的礼物下了车,经过哨兵的一番查验之后走进了军区大院,按照记忆中的指引找到了家门。

张伟回来之前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是没有具体说回来的日子。

张伟已经快六年没有回家了,自从他16岁离开家去秦省知青下乡开


状态提示:第64章 回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