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这些新的表现手段,像印象主义绘画只注重色彩光线,而不注重轮廓一样,成为他表现各种气氛幻觉。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段。虽然降低了和声、调试的功能性,旋律的完整歌唱性,音句结构的严谨,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清澈,雅致、简朴,自然的音乐风格。
在这个世界,也有对应的印象派主义大音乐家莫里斯、马拉等人。这些常识,不只顶尖音乐同行清楚,学音乐的学生也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很多人即便前面没有听得太清楚,等反应过来之后,也都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首印象派主义音乐!”
其实别说是谢尔盖莉莉娅西村洋子她们,连邓红梅和肖雨然吴泓芹几个,他身边最熟悉的人,也都觉得有些惊讶!
因为秦放歌平时很少弹奏印象派主义的音乐,好像印象派也不是他的风格。
但转念想想其实也就是释然了,黄静甚至戏称,秦放歌最大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当然,这是开玩笑的,秦放歌的风格就是各种风格都是他的风格,不只西方音乐的风格,中国风的,流行风的什么都有。
而无可辩驳的,这样的音乐,真的很美,虽然没有什么确切的主题,告诉你想要表达这样或者那样的思想。
这首乐曲,给大家的普遍感觉,就是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
这样的音乐形象在秦放歌的音乐作品其实并不少见,光今天晚上就不少,第一首让人想起月光的《升c小调奏鸣曲》,夜曲什么的更是专门为寂静的夜晚而作的,还有以月夜命名的琴箫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也是描绘月夜美景的。
而这首乐曲,他左手演奏的分解和弦,就像阵阵轻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
乐曲一开始在行板速度由上呈现的乐思温和而幽静。一组组上行的琶音仿佛是短而小的笔触在画布上一点点铺叠、延伸,月光好象碎掉的白金一般洒满整个画布,琶音衬托着浮动着的主旋律,这一委婉的旋律,轻轻波动、缓缓起伏,描绘了月夜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一串和弦的晃动下。月光开始在混合的夜色中颤动。随着琶音的加快,
踏板的重叠,音响的混合越来越模糊,形成了“一片色彩班驳、扑朔迷离的意境和音响”上声部轻轻奏出歌唱性的“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如同月光荡漾,流畅而舒展。在琶音衬托下,上声部旋律越来越明朗,着意描绘了溶溶的月色。最后,再现开头的乐思,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富有诗歌意。
他运用了和声手法与音乐形式处理,引导大家的奇异想象力,塑造出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形象。
萨斯诺夫斯基觉得,正是秦放歌用简单精悍的片断旋律和多变的演奏技法,特殊的和声组合,才使整个曲子笼罩在飘忽不定,万般闪烁的气氛之中,成就非常优美,而又极富画面感的音乐。
邓红梅则最喜欢这首乐曲的再现部分,“轻盈的上行琶音,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属音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而富有表情。”
作品细腻的、充满浪漫色彩的和精致的和声描绘,以变幻无常的节奏音型处理,别具一格,把月光所带来的迷人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更是把作品本身的特性完美的表现出来,采用柔美纯净的和声丰富的钢琴织体,描绘了幽暗的月光透过轻轻浮动的云,影影绰绰的洒在平静的水面上,把灵艳的月光泻洒下的冰一样的银辉展现得淋漓尽致。
钢琴家都是敏感的,莉莉娅甚至都感觉自己闻到了月光下,空气中弥漫着不同的香味。而月光的美丽画卷,就更在她脑海中浮现,那种“画中有音,音中有画”的场景,都不能满足她的音乐观感了。
尤金娜也有类似的感受,这前前后后几首月光听下来,浪漫优美的气氛也早沁入她的心扉。她素来雷厉风行,下定主意要去排除万难,去和舞台上的秦放歌深入交流一番,诉说她心中的感受。
她觉得自己有些懂他,至少,从音乐中可以了解他内心丰富的音乐世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月光的部分,主要是静,也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特色。感觉就像是英雄在白昼之后,功成名就之余,借着朦胧的月光,直视自己的灵魂深处。有梦幻的一面,也有诗情画意,当然,也少不得渴望追求,以及人性的七情六欲,最后也归于平静,月光的“静”就像是在追求心灵的宁静。但这些沉思和感悟只是为后面的爆发做铺垫和酝酿,在奏鸣曲的第三乐章里,就逐渐升温,以非常可怕的力量迸发出了“如烈火一般的抗议,并投入切实的行动和斗争之中”。
她觉得这更像是克利斯朵夫的音乐风格,从抒情的哲学沉思向行动转变。作曲家内心的思想斗争更加剧烈,这点尤金娜最是清楚,也正因为有这样激烈矛盾和斗争,才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流传至今。
如果说月光奏鸣曲是一个月光下流淌着的故事的话,那么最后这首月光,尤金娜觉得就是月光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光是月光本身,就足够美轮美奂,一夜倾城!
想着这画面,就让尤金娜觉得心醉。
皓月清辉,积雪如银,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