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春忙的时候,在庄子里的佃户都忙活着在田里种上棉花的时候,在宅院前,站着一中一少两个男子,中年男子瞧着四十岁的模样,至于少年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样子,一对有神的大眼睛,两人都是书生打扮,看相貌应该是一对父子。他们就那样站在门前,偶尔来回踱步。
“爹,恩公会记得咱们吗?”
“这……”
中年人看了看紧闭的大宅门,然后摇头说道。
“应该不记得了,虽是如此,可救命之恩不能不谢。”
“那恩公今天会回来吗?”
“方才那家仆不是说了吗?恩公有友人到厂里寻他去了,厂里自然不是待客的地方,他必定会回来的。”
就在父子两人说话时,那边有马车过来了。在马车于院前停稳,人从车上下来时,中年人便领着儿子过去长揖道。
“敢问公子可是施公子。”
“你们是?”
诧异的看着面前的这对父子,似乎有点熟悉。
“哎呀,果然是恩公,快,启儿,还不快给恩公磕头。”
恩公?
不等施奕文反应过来,那少年就跪下磕头道。
“谢谢恩公当初救命之恩……”
“你们是……我们在松江见过?”
施奕文总算是想了起来,他连忙扶着少年说道。
“不必行如此大礼,万万不可……”
“恩公,当初若是没有恩公,只怕在下就见不到儿子了,当初在下回过神时,恩公却已经离去,后来几经辗转打听到恩公在南京,可是却在码头与恩公失之交臂,幸好得贵人相助,才到了京城,当面向恩公道谢……”
看着在这对不远数千里追来的父子,施奕文疑惑道。
“你们不远千里来京师,就是为了……”
看着一旁额头上带着灰土的少年,施奕文也颇有些感动,扶着他手臂说道。
“不过只是举手之劳,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快,快请进来。”
请他们两人进了屋,吩咐小怜上茶,又请他们父子坐下,又客气了一番,事情才算是靠一段落,而在他们父子自我介绍时,施奕文的心头猛然一惊。
“你……叫徐光启?”
诧异的看着面前的少年,施奕文心底一阵惊讶。
徐光启是我救的?
如果我没救他的话,那他会怎么样?
应该是被其它人救下吧。
心里这么嘀咕着,施奕文看着徐思诚问道。
“不知思远兄,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回恩公话,此次得贵人相助,在下才能带犬子当面向恩公道谢,这来京不易,所以我想为犬子在京中寻名师以备他日考取功名。”
寻名师?
看着坐在那的徐光启,他现在只有十六岁吧,在历史上他似乎还要再等十几年,才会考取功名。
用十几年的时间去追求功名……这未免也太浪费人才了!
想到眼前的这个少年在未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施奕文突然开口问道。
“嗯,光启,你可愿拜我为师?”
“拜恩公为师?”
徐思诚惊讶的看着施奕文,他知道眼前这位公子的是从海外归来的,也知道他的同知身份,可他能当启儿的师傅吗?
他之所以会不远数千里来京城,除了贵人帮忙之外,更重要是他知道,京中名师众多,如果有这么一位老师教导启儿,甚至自己,那么将来无论是他还是启儿参加乡试的把握也会更大些。
可……眼前的这位施同知,他懂文章吗?
就在徐思诚怀疑的功夫,施奕文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头脑发懵。
“不过,我教不了四书五经,对此我只是略通而已,所以科举文章,我是教不了你的。”
尽管心里希望收徐光启做学生,可是有些话还是提前讲清楚的好。
或许,也正是徐光启,让施奕文的心里早出了另一个念头,也许可以通过教授这样的学生,来状大自身。势单力薄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有多么的弱小,尽管看似和皇帝成为了朋友,那又怎么样?
“如果收一些学生,等将来他们进入官场……”
但是自己教得了他们四书五经吗?
呆呆的站在那里,徐光启不禁有些迷茫了,尽管他的心里对恩公说的那些非常好奇,可是科举晋身事关自己的前途。
如何选择?
想到这,徐光启把目光投向父亲,试图想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可是他却看到父亲似乎也在沉思着。
“那恩公可以教我什么?”
“我可以教你经世之学,教你治国利民之道的学问,”
简单的一句话后,施奕文便不再言语了,只是端起茶杯等着他的回答。
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就在施奕文以为徐光启不一定愿意做自己的学生时,他听到一直在旁边思索着的徐思诚说道。
“启儿的性命是恩公救下,现在恩公愿意教授启儿经世之学,在下虽然愚昧,可却也知道,学问之道贵在尚实,我等求学所求也正是治国利民之道。”
说罢,徐思诚又对儿子吩咐道。
“启儿,还不赶紧磕头见过恩师!”
“学生叩见恩师。”
面对徐光启的大礼,施奕文倒也没有客气,而是直接笑纳了。同时从衣袋里取出了一支钢笔,递给他说道。
“为师身上没带什么,这支笔就送给你,作为师的一点心意。”
“长者赐不敢辞,学生谢过恩师。”
手机阅读:http://m.520yq.cc/189434/
发表书评:http://www.520yq.cc/189434/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5章徐光启第2更求支持求收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无语的命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