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崇祯辽东攻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书院

目前,朱由检对机械那是十分在行,并且由于常年和石油化工打交道,石化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其他的一些化工,就不是那么了解了。

有些他虽然知道,可毕竟钻研的少,只能指出个大概的方向,并且自己没有时间去研究,所以,碰到孙元化这样的化工人才,只要点拨一下,他就能加快化工的步伐。

现在朱由检除了火药之外,最关心的就是橡胶的问题,假如孙元化能顺着自己指引的方向进行研究,估计能很快的生产出橡胶。

为什么朱由检关心橡胶?主要是很多的机械设备,在设计使用的时候,有了橡胶,就能很好的密封,还有就是轮胎。

假如有了轮胎,在加上柴油机,汽油机,那么造车就不是个问题,当然没有橡胶也可以造车,可其它的材料造出的车轮,弹性太差,很容易把汽车颠坏,增加很多无谓的修理工作。

由于坐船,闲的无聊了,朱由检也就跟孙元化谈起了橡胶的问题,孙元化听了也很感兴趣,世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并且是通过石油裂解出来的产品合成的。

朱由检对石化比较了解,自然能把橡胶的制作过程讲的头头是道,希望孙元化到了京城之后,能快速把橡胶研制出来。

孙元化也十分高兴的接受了任务,并且听朱由检给他详细的讲解,生产橡胶的过程,首先用石油裂解出乙烯,然后再和丁二烯共聚合成橡胶。

朱由检每每说到关键的地方,孙元化总是要提问几句,显然他对化学很精通,能看到关键的问题。

朱由检见了也是细心解答,同时也给孙元化画了一张橡胶合成的工艺图,等回到京城之后,可以找宋应星设计合适的设备,然后制造橡胶。

不知不觉,朱由检和孙元化谈到下午,远方的海面上显现出海岸线,天津的港口也渐渐清晰起来。

又过了一个时辰,郑芝龙的海船顺利靠在了天津港的码头,朱由检下船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双脚有点飘,主要是坐船时间长了,不太适应陆地的感觉。

朱由检一下船,就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你见朕!”

王承恩见了,连忙到天津府衙写了圣旨,让一名锦衣卫到宁远传旨去了。

朱由检在王承恩走后,不由大大的出了一口气,这次到东江镇算是阻止了毛文龙被杀,也算解决东江镇的危急,不至于到了后面,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就在朱由检暗暗松一口气的时候,远在江南的东林书院却传来了喧哗的声音,这里很多的书生拿着一份《大明日报》,并对报纸里的事情议论纷纷。

原来《大明日报》经过十天左右,通过驿站的传递,已经来到了江南,而作为江南读书人的聚集地,《大明日报》自然被报童所看重,他们拿着报纸在东林书院外面贩卖,于是被一些书生购买了。

等他们看到日报里的内容之后,很多的书生开始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官府对贪官污吏进行惩处,而这些书生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东林书院,希望山长能支持他们的行动。

说起东林书院,早在北宋那时就有,乃知名学者杨时所建,当时他在这里长期讲学。典故里有个“程门立雪”主角就是他,这人在东林书院讲学长达十八年之久。

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芜,后他的学生为了纪念他,就在无锡的东林书院的所在地建了一座道南祠,纪念杨时。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林书院又逐渐没落,直到顾宪成的到来,这里才逐渐兴旺起来,他与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的原址上,修建道南祠,依庸堂,精舍等建筑,并在这里讲学。

其中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的题词,可谓流传千古。

自从东林书院重建之后,东林书院出了很多名人,其中最出名当属东林八君子,很有些文人风骨。

可随着这一批东林老前辈的逝去,新的东林人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已经没有了东林前辈的风骨,只剩下勾心斗角,为各自牟利的一个场所。

东林书院外,有小河弯弯,碧水静静流淌,偶有微风轻抚,水面涟漪微漾,河边垂柳,随风一摆,有柳枝轻点水面,一圈涟漪四散而去,可谓雅致安静,实乃进学读书的好去处。

再看河边,有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着儒衣,手持一本论语,凝神而立,镜头推进,细看这人,却他么的是钱谦益,这家伙在罢官之后,来到了东林书院,着这里给学子讲学。

此时,钱谦益心气十分不爽,本来马上就要入阁,结果却被温体仁给踹回了老家,要说他能服气,那才怪了。

“老爷!山长请老爷去道南祠说话。”在钱谦益的身后传来家丁的声音。

钱谦益正沉浸在景色之中,被家丁这么一打扰,顿时紧锁眉头,不悦的问道;“什么事情?”

家丁回道;“好像是一群学子,对时事不满,到山长那里请愿,希望惩治贪官污吏。”

钱谦益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对家丁挥了挥手,示意跟着他去道南祠,家丁见了,连忙给钱谦益让路,让他走在前面。

过了一阵,钱谦益在道南祠外面,见到一群学子在一座假山旁边议论纷纷,在说着什么。

钱谦益作为东林人的核心,来到这里自然很醒目,那些学子见了钱谦益,都纷纷上前给他作揖。

钱谦益看见这些学子在作揖的时候,大都手里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书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