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旌旗战八方>第二百三十二章 杀鸡儆猴

就在典韦和太史慈退出大殿的时候,刘赟又对贾诩说道:“我记得这卫家好像是名将卫青的后人吧,可惜了他们竟然会选择与我作对。”其实刘赟之所以会想起这个卫家来,也是因为那卫家出了一个卫仲道,在演义中卫仲道生于汉建宁元年,同时也是卫觊的二弟,不过卫仲道从小体弱多病,卫家为了给他冲喜所以才取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为妻,可惜这家伙还没来得及进洞房就一命呜呼了,因此蔡琰才又被打发回了蔡府,并在董卓逃往长安时,被匈奴左贤王刘豹给掳掠了过去。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的。

之所以让刘赟有些恼火的是;这个卫家竟然串联其他家族准备与他作对。并且卫家的家主卫觊还信中提到关中各家族愿意帮助曹操来铲除刘赟的暴行。很可惜这封书信竟然落到了太史慈的手里,而卫觊派出的那名家将也被太史慈是生擒活捉了起来,所以太史慈才把那封书信的内容是禀报给了刘赟。而刘赟也正好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向关中各世家提一个醒,那就是千万别跟他作对,作对的下场就是一个死字,而且还是满门抄斩。

现在刘赟的是越来越重,因此他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坚硬了起来,这社会就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世道,所以由不得他有半点的心软。正所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因此刘赟才要树立起一种震慑力来。

当典韦率三千重骑包围了卫觊的家后,便立即砸开了大门就冲了进去,凡是敢与他们兵戎相见的人一律是格杀勿论。当典韦与一群重骑兵杀气腾腾地闯进后院后,刚好看到了卫觊从后院里出来。而典韦并不认识卫觊,当他抓住卫觊并得知了他就是卫家的家主后,顿时是哈哈大笑地说道:“卫觊,你摊上大事了,知道不,我家主公请你去大殿上走一趟。还有把文丑和公孙续给我交出来,否则我不介意把你们卫家的人全杀光。”

当卫觊听到是刘赟要找他时,顿时就感到了不妙,而此刻又听到典韦要找文丑和公孙续时,他立马就知道卫家完了,而且还连累了所有的家人们。

就在卫觊死活不开口时,典韦还真开始杀起了人来。从卫家的家仆到直系亲属,他是一刀一个,人头滚滚。最后终于有人撑不住了,才说出了文丑和公孙续藏匿的地方来。

原来卫觊将两人藏在了一间地下密室里,当典韦用浓烟将两人从密室里熏出来后,典韦就指着文丑说道:“前日在战场上让你给溜掉了,今日你典爷爷要活劈了你这丑鬼。”

而文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逃走了,于是也放开了手脚说道:“要不是主公的两个儿子不争气,你还真以为你们攻的进长安城里来吗?既然主公已死,我文丑今日也随主公去吧,等来世咱们再争个高下。”说着文丑是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就朝典韦是攻了过去。

典韦可是步战的好手,甚至比马战还要强上一分。只见典韦在呵呵地笑了两声后,两支重戟就狠狠地砸在了文丑的佩剑上,当场震得文丑是连退了好几步。

就在文丑咬了咬牙,又死命地朝典韦冲过来时,典韦依然用双戟是击打在了他的宝剑上。两人在交手了二三十个回合后,文丑的宝剑终于承受不了典韦的重力,很快就被典韦的双戟是击成了两截。

而就在文丑失神的一刹那,典韦手中的月牙戟就划过了他的脖颈,而文丑在喷出了不少的鲜血后,终于是倒在了地上,没过多久就气绝身亡而死。

典韦在干掉了文丑后,便叫人将他的尸体也一起是带出了卫府。至于那公孙续早已吓得是瘫倒在了地上,并被骑兵们是绳捆索绑了起来。

当典韦押着卫觊及他的家人来到大殿上时,刘赟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来到公孙续的面前说道:“公孙续,你父亲虽然有些飞扬跋扈,但他对异族人从来没有手软过,我敬你父亲是一条好汉,所以我不会杀你。而你也会被押往幽州,去给你父亲守墓吧。”

公孙瓒死后,刘赟还真没想过要杀他的家人,毕竟公孙瓒也曾与他并肩战斗过,所以当他看到公孙续时,只想让他安安静静地过完这辈子。

不过对于卫觊一家人,刘赟可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他们了。只见刘赟站在了卫觊的面前,就说道:“卫伯觎,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说起来这卫觊也算是三国时期的名人,同时也是曹魏zhe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特别是在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时期,卫觊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因此常呈奏意见,匡正时弊。就连曹操在世时,一些重大决策也常请他来参谋,所以这卫觊也绝对算得上是有大才之人了。

可惜此人不为刘赟所用,也因此给他的家族带来了杀身之祸。当刘赟将那封书信拿出来的时候,卫觊就知道自己完了,不过他在惨笑了一声后,就说道:“摄政王,与你作对的事情我并不后悔,因为这都是你逼出来的。你每占一个州郡,那里的世家门阀都会受到你的打压,难道你摄政王就真容不下我们这些家族吗?别忘了你济南王府同样也是世家门阀,而且还更是皇亲国戚呢。”

听到卫觊的抱怨,刘赟摇了摇头说道:“我并没有刻意去打压你们这些世家门阀,而是你们世家门阀一次次地挑战我的底线。同时我也并没有想去学王莽,虽然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二章 杀鸡儆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