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305章 六种风格

“这不是一张典型的重金属专辑,不能以传统的重金属方式来制作。”

罗杰对迭戈强调着自己的理念和要求:“它是一张一定程度上混乱,带是又带有统一基调的专辑。像火焰一样的热情,所有的歌都使用了富有冲击力的riff和快速的节奏。”

快速、强劲、燃。

这就是罗杰给《燃烧》专辑定下的基调。

至于乐曲风格的混乱,在“燃”这个元素足够突出的情况下,其它的那都不叫事。

迭戈思考了片刻,找到了一个对比,问道:“类似《摇滚或是爆发》那样?”

“差不多。”

罗杰点点头,补充道:“但是不够,还要更燃。”

在乐队过去的歌里边,《摇滚或是爆发》算是很激情的一类了。

但这首歌更多的却是带动歌迷的情绪,尤其是在现场。

而当歌迷自己一个人在家听歌的时候,感觉上就要差了一些。

“我明白了。要让歌迷一听到,就像是嗑了药一样飞起来。”

迭戈考虑了片刻,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混音上下下功夫,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播放设备不好怎么办?”

罗杰皱着眉头问道:“不是每个歌迷都能买得起昂贵的环绕音响。”

毕竟专辑做出来不是给自己听的,谁知道歌迷会使用什么样的播放设备?

做高品质的环绕音效说起来简单,但若是播放设备不够出色,说不定听起来反而会很烂。

如果是小众到极点的类型,倒是不用去管那么多。

还可以怼一句:买不起bap;o听什么歌?

但面向主流市场的专辑,必须要考虑不同设备的播放效果,尤其是那些廉价的低端设备。

不是说不能在混音上做出任何调整,而是必须限制在一个大致稳定的框架内。

根据唱片业协会的调查,价格在100美元以内的中低端播放设备,占据了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歌迷在平时听歌的时候,是体验不到高品质环绕音响效果的。

总不能为了百分之五的歌迷,就去放弃其余百分之九十五吧?

尽管可能那百分之九十五加起来都没有这一小撮人有钱,但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放心,我们不会做太过火的尝试。”

迭戈明白罗杰担心的是什么,开口道:“混音只是基础,主要的工作还是需要你们来做,例如音色的选择。”

乐队负责演奏、录音,迭戈和他的团队负责后期,这个分工很简单明确,过去的合作力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罗杰当然不会有意见:“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所考虑,需要再做几次尝试。”

音色的选择,是一个很有趣的工作。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以贝斯为例,琴本身的结构、拾音器的型号、琴弦的材质、类型、粗细,再到音箱、效果器,甚至是拾音的话筒,都会对最终的音色产生影响。

无数种组合方案结合在一起,就和颜色的组合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中的可能性多到不可计数,但却可以简单归结为几个到几十个大类。

有些人喜欢省事,一辈子都只用少数几种固定的音色。

而有些乐手则会根据不同的歌曲,甚至是不同的演奏场合,对音色进行调整。

对于大多数风格固定的乐队来说,前者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好处是不会出错,缺陷则是少了几分灵动的变化。

而后者,最大的坏处是在选择音色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哪怕对乐器有足够深刻的了解,也依然需要大量的尝试,才能确定最好的方案。

有一个很常见的事情是,当你尝试过一百多种音色之后,发现效果最棒的是第一种。

而另一件事则更加有可能发生:由于音色欣赏的主观性很强,你精挑细选出来觉得很棒的音色,在别人听起来就像是一坨翔一样烂。

好在,至少大多数人的音色审美非常接近。

至少是对于喜欢某一类音乐的人来说,对音色的审美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大多数}。

若非如此,音乐也不会成为用的语言了。

音色的选择不仅仅只是乐队自己的工作,同时需要考虑到后期制作,因此在确定音色选择的阶段,包括混音师在内的后期成员也都加入了进来。

不过就和绝大多数摇滚专辑一样,《燃烧》是一张典型的乐队作品,而非制作人作品。

因此,在包括音色选择在内,整个专辑的各项工作中,都是后期团队来配合乐队,而不是反过来。

制作人作品更常见于流行音乐,就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除了贴着不同的标签以外,里边的东西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北美的流行音乐还好一些,大多是有着一定歌手个人风格的,完全是作者作品的也不在少数。

至少能走到一线的,很少存在百分之百的流水线作品,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歌手自身的风格影响,而且这个影响还不会太小。

南棒那边的流行音乐,才是彻彻底底的制作人作品,歌手本身对专辑的影响可以说是完全为零。

谁能说出来大腿时代和bigbang除了性别不同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区别吗?

咳……扯远了。

经过了之前几张专辑的录制,乐队对这些工作早已是轻车熟路,而且和迭戈的团队长期合作,配合上也很默契。

虽然说《燃烧


状态提示:第305章 六种风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