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装作泰山贼,为何不装作黄巾军余部?
泰山贼、白波军、黑山军,不都是脱胎于黄巾军的队伍吗?
若是打着泰山贼的旗号,那么李荨昆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李荨昆已经上报泰山贼已经平叛,臧霸也被封了杂号将军,那么,哪里来的一万来号的泰山贼余孽呢?
这支队伍十分的“招摇”,大摇大摆的从凌霄城开拔,一路横穿丹阳、彭城,一路来到琅琊。
丹阳军“寡不敌众”避其锋芒,彭城新军被“逼的”不敢出城。
这一行军就是半个月,这还是急行军的情况。
李荨昆想起后世,铁路交错,交通发达,高铁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以十分钟,就能够集结二十万大军。
当然了,这也要考虑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因素,也可能会比十多分钟稍慢一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李荨昆看着一路奔波的“黄巾余孽”,不由的感叹了一句。
李荨昆此时也是身穿布衣,那身骚包的板甲,留在了丹阳。
“主公!”
在王朗得到李荨昆距离琅琊还有十七公里的时候,就通知了吴敦,前去替换。
“嗯,吴敦,你看这支队伍如何?可有把握狠狠的冲击袁绍军?”
吴敦用了一刻钟时间,骑着马匹前前后后的来回看了看后,给出了答案。
“主公,恐怕不行。”
“为何?”
吴敦严肃的说道:“弓手的弓箭攻击力地下,攻击范围过近,受到敌军碾压。
这就意味着,我军需要大批的战士直接冲锋,弓手紧跟其后,在冲锋至百步后开始攒射。
当然了,能够取得的战果绝对是让人失望的。
当两军相撞后,绝对是袁绍军对我军的屠杀。
这些战士虽然能够死战不退,但是他们战斗力、军械装备实在是太差了,根本打不出有效的士气碾压。”
李荨昆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还是想当然了。
李荨昆认为,古代的封建军队,在冷兵器的战斗中能够挺住五成伤亡就是百战之师了。
那么直接的军队士气恒定,是不是无敌了呢?是,也不是。
正所谓顺风操作猛如虎,逆风战绩零杠五,想要敌人零杠五,必须先是打出顺风的战场局势。
敌人如果碾压的话,士气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近代的爱国志士斗志不高吗?为什么打不赢呢?还不是实力被碾压吗?
说白了,花里胡哨的都没有用,还得看谁拳头能够硬碰硬。
“主公,我们为何能够改变战术,不跟他们去硬磕呢?”吴敦突然眼前一亮,拿出地图,铺在李荨昆身前。
“主公请看,袁绍军要想要入徐州,必定过琅琊、下邳,那么他们就要经过这一处地区,这里山林密布,若是把队伍分成多支队伍,进行袭扰作战,能够让敌军疲于应对。
频繁的战斗会加大粮食消耗,每日的伤亡会让士气下降。”
“嗯?化整为零的游击战吗?不错!就这么办了!”
吴敦困扰的看了看李荨昆,问道:“主公,何为游击战?”
“吴敦啊,游是走,击是打,字面理解为四处游动的进行攻击,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
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
这,就叫做游击战!”
吴敦愣了愣,也是笑道:“主公智慧高绝。”
吴敦在心中感叹,自己不过是提出了一个想法,李荨昆就立刻说出了一种自己完全没有听到过的战术。
尤其是那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更是说出了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
李荨昆笑了笑,说道:“吴敦啊,活到老学到老,这人那,一辈子都是在学。
人在年轻时学习充实自己,厚积薄发,长大了仍然学习,是为了不居人后!
暮年之时还在坚持不懈的学习,是为了品味人生,安享天伦,不断学习,不断沉淀,这才是人生的意境。”
李荨昆这一张嘴啊,就是出处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的经典名句。
它最开始的直译是“我越是年长,学到的东西越多”,后来一般被用来形容人不断学习,活到什么时候就学到什么时候。
最起码李荨昆学习的时候,是这个意思。(作者学习的时候)
吴敦被李荨昆一番大道理教育的陷入了沉思,在心里,是越来越佩服李荨昆了。
………………………………
谢谢起点
点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