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德把妻儿安排好才进书院读书,他要进的这个书院一旬才能回家休息一天,不安排好他读书也不安心。
其实家里的事买房买下人也就解决,倒是陈越的教育问题比较麻烦,他烦的是这个。
陈越还小,启蒙之后学的字并不多,等他去书院后,怕是学习又要荒废了。罗秀娘识字不多,他不放心让她教孩子,心里便有了其他想法。
刘有德狠心的想找一家私塾把陈越送去,虽然他年纪有点小,可他亲自教过,学习并不成问题。
罗秀娘知道后却不同意,说孩子太小,每天起太早很辛苦,她舍不得。
刘有德在罗秀娘的眼泪攻势下答应她不送去私塾,但是学习却不能停,在家也要继续识字。
罗秀娘倒是赞同,她也怕误了孩子,和刘有德商量她先学会那些字,他不在家的日子里就由她来教陈越。
刘有德想着一旬也就十天时间,有他回家检查学习情况,倒也是个办法。他不答应也没办法,书院报道的日子就到了,他没有时间再折腾。
书院里的生活并不舒服,刘有德吃住都不习惯,遇上一个打呼噜的舍友,他花了很长时间才适用。
休息日回到家里,他检查完陈越的学习情况,特意给他奖励了一根糖葫芦。
刘有德也没忘记罗秀娘的贡献,花钱给她买了一根银簪子。
罗秀娘收到东西很高兴,可嘴上还是要批评他乱花钱,说从家里带过来银钱并不算多,家里开支大,不该浪费钱。
刘有德摸摸鼻子没辩解,看罗秀娘的神色就知道很开心,他要真信这话才傻。
罗秀娘确实是心疼钱,她把家里种花的地方都一分为二,种了一些时令蔬菜,就为每天省下几个菜钱。
刘有德也不反对罗秀娘种菜,这可比她天天拿着绣活强,他一直反对罗秀娘天天绣东西,说绣多了对眼睛不好。罗秀娘被劝说之后一直阴奉阳违,偏还以为他不知道。
罗秀娘并不觉得有多苦,再说绣出来的东西还能卖得几个私房钱,她才不想停。
刘有德不理解她存私房钱的想法,家里的银钱也由她管,他也不限制她花钱,何苦如此。
刘有德想不通就不想了,他的精力主要还是在读书上面,这些小事不该成为困扰。他进入书院之后才发现人外有人,他的天分虽然不错,可也不是最好的那种,想要成绩排在前面只有努力多读书。
罗秀娘看着他日渐消受瘦的身体,等他回家休息餐桌是摆满各种食物,恨不得他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这样的苦读坚持了三年,一直到他准备上京赶考。
刘有德要去京城,罗秀娘和陈越却不方便跟着去,他决定把妻儿送回老家,顺便也是看望家中的父母。
陈父陈母见到儿子孙子高兴的差点落泪,要知道这一走就是三年,除开书信来往并没有见过面。
刘有德等二老情绪稳定后才说起上京城的事,这件事早就在信里提过,二老点头表示理解。儿子苦读多年就为这一天,他们再不舍也不能拦着。
“爹,娘,你们看看我这次带回来的礼物。”刘有德觉得差不多便开始转移话题。
“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陈母也想看看外面的稀罕物。
“娘,这是我在府城给您打的金手镯,这花纹样式都是我们这没有的,您戴上保证好看。”刘有德哄起人来也很厉害。
“爹,这玉佩给您,您戴上不比镇上朱老爷差。”
刘有德给家里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包括陈枝一家人都有份,一时间是皆大欢喜。村里人知道他回来,一个个也是抢着上门说话。
刘有德态度和善的大家拉家常,见到上门的老人孩子还随手送出去很多点心和糖果,这都是他从府城带回来的好东西,味道比镇上的好不说,样式也好看。
孩子们拿到东西一个个都舍不得吃,老人更不会吃,这样的好东西总要拿回家让一家人长点见识。
村长和族长落后一步上门,他们上门之后村里其他人渐渐散去,只有陈家比较近的族人留下来想要多和刘有德亲近。
刘有德面带微笑的陪客,等把客人送走才发现脸都笑僵了。
这次回家刘有德只待了三天,然后带着杜仲匆匆赶去京城。这是陈父的要求,说他身边带一个小厮也不行,万一遇到什么事还是自家人可靠。
陈家没有兄弟,连堂兄弟都没有,也就便宜杜仲这个女婿。
陈枝成了陈家最难过的人,相公和弟弟都要出门,她抱着刚生下来的小儿子默默流泪。
陈父发现后训了她几句,才不敢再当众流泪。
刘有德这一走就是大半年,陈家人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衙役上门报喜。
陈家人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哪怕人人都盼着刘有德中举,还是罗秀娘提醒陈母准备赏钱。
陈家人只知道刘有德高中一甲,但是剩下的事却不懂,陈母给赏银的时候还一脸肉痛的表情。
陈父心里也不舒服,不过想到儿子能光宗耀祖,这不舍的心理也淡了。
陈家不光给报喜的人赏了红包,家里下人也没少赏钱,村里人不好给赏钱,就开了流水席请大家吃。
陈家出了个进士是大事,不仅族长要开祠堂祭祖,连县令大人也上门贺喜,这让围观看热闹的人羡慕的不行。
县令都上门,附近的乡绅更是送了重礼,把陈家的门口那条小路都堵住了。
村里人看热闹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