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现在就说是放水啦?”
“夺命三问”。楚依云一囧。
“这,这,这不是小云起太优秀了嘛!”楚依云眼珠子咕噜转,好一会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真的是这样……?”云起还是不肯放弃逗她,因为她发现这样的依云,好可爱呐!
呼呼呼,真可爱呐!
嘻嘻嘻(?˙︶˙?)
“是的是的……”这下轮到楚依云点头如捣蒜,见云起还想说什么,赶紧一把拉过她的手臂,快步走向教室。
边走还边说道:“要上课了呐,我们快走快走!”
云起抿笑开,还是忍不住调侃,“那……”
“快走!快走!要迟到啦!”楚依云直接打断催促道。
怎么走这么快还堵不住小云起的嘴呢?
云起闻言哈哈大笑,还是顺从着楚依云走向教室,只是看着楚依云的侧脸,是止不住的戏谑。
“咦?小云起,你这怎么又多了几张a4纸啊?”
“我也不知道。”云起看着也不解。
拿过一摸,嗯?素锦a4纸?
她眼眸晶亮看向教室里的每个人,是他,是他!
但是还是没找到他。
心,却还是忍不住地砰砰直跳。
她忍不住快速往下阅览,迫切地想要知道那是什么。
题目有些奇怪,叫《从荷马到莪相》。
“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荷马与莪相的作品频繁出现,不少引用都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荷马的作品以庄重、明朗为特色,而莪相的作品大多显得沉郁、哀婉。从荷马到莪相,一方面代表维特情绪与观念的转变:他一步步由变化多端的快乐少年转变为为情所困的感伤主义代表,另一方面意味着绿蒂形象象征的流动,从荷马笔下的珀涅罗珀转变为莪相笔下的岛拉。本文选取了作品中与荷马、莪相相关的部分加以分析解读,希望由此一窥,探究《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
一、从荷马到莪相,维特精神世界的重构
在整部作品中,荷马被提及多次,这些对荷马的解读、引用、回溯代表着维特对绿蒂幻想世界的一次次构建、崩塌、重建直至牺牲自我的彻底摧毁。
作品中第一次提及荷马是维特五月十三日的书信,在他拒绝威廉寄书的书信中,维特这样解释道:“我不愿意在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励;我这颗心本身已够不平静的了。”①他所唯一需要的是那些催眠他心灵的荷马诗歌,使他沸腾的血液冷静下来。荷马的第二次出现时,是一种维特抵御现实世界的精神陪伴。维特所在的瓦尔海姆,是一个被农房、场院和仓房围绕,相对封闭、接近于纯粹自然的地方,与此时提及的荷马古典诗作一同,构建维特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由此可见,遇见绿蒂之前,荷马的作品是维特崇尚自然,展现生命本真的精神依托。
在遇见绿蒂后,荷马的作品更成了维特精神世界的主要构成,歌德以荷马作品为切口,将维特的情感文本化又满含暗示。此时的维特已经坠入爱河,唯有荷马的诗歌能够表达他明亮的内心,在六月二十一日的书信中,他写道“我过着极其幸福的日子”②。他居住在瓦尔海姆,采摘豆荚,阅读荷马,沉浸在对爱人的思念中,荷马带给他的是满怀欣喜的好时光。除此以外,荷马的诗歌还成了维特重建精神世界的避风港。在遭遇种种打击时,维特选择的都是在荷马的诗歌中寻求开阔的心境,以求自我救赎。当情敌阿尔伯特回来时,维特心情好转的原因在于阿尔伯特赠与了他袖珍版的《荷马选集》;仕途不顺,辞去公职的时候,选择的是“我一边从山上观赏落日,一边读我的荷马”。荷马的诗歌与维特的心境处于同轨变换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荷马的诗歌是维特与绿蒂情感萌发前期的重要线索,是那段明亮热情的爱恋的集中表现。
在次年十月十二日的书信中,得知绿蒂结婚的维特陷入了一段彻底的荷马排挤出去”③。在这封书信中,“漂泊”、“哭泣”、“墓碑”等莪相诗歌的常见意象不断出现。死亡与哀悼的主题代替了那些英雄的壮举与忠诚,信中弥漫的满是虚幻无力的苦闷与灼痛的孤独。面临着与绿蒂关系紧张的关键阶段,维特实际上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他所爱恋的主体:绿蒂,将会在他日后的生活中完全缺席。维特选择了暂时离开绿蒂与阿尔伯特的生活,在莪相取代了荷马在维特心中地位之时,也意味着维特对绿蒂快乐、明亮的爱恋走到了尽头,绝望和无力替代了一切。他在莪相的诗歌里寻找到了同样苦痛的自我。在本篇的最后,维特甚至萌生了让自我的灵魂追逐这位获得解放的半神的想法,其中的虚无与空虚,也标志了维特精神世界的濒临崩塌。
莪相的诗歌不仅影响维特转向了阴郁的情绪,更定义了其对于死亡的态度。在维特与绿蒂相处的最后一晚,一共朗诵了《可尔玛》、《利诺》和《阿尔品》三首民谣。这三首民谣无论从内容还是层次上,都与维特当时的精神状况紧密相连。第一首是关于萨格尔和穆拉尔之死,这时绿蒂和维特还没有与诗歌中的人物建立情感的勾连。第二首是关于穆拉尔与第一首的歌唱者弥诺娜之死,第三首则是关于阿尔品对这些亡灵的哀悼。这三首民谣相互联系,营造的都是死亡的忧郁,这一切都指向了这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