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鼎明>第439章异状

华北六省,一半已经被李征与李自成瓜分,剩下三省在手的大明朝廷,自然而然的将丢失三省的赋税加在了剩下三省身上。

这已经不是要人命的赋税了,而是奔着要人全家命去了。

京畿地区基本上千里无人,闹事的人有,但是却是形不成气势。

山东六府就硬气的多了,在半个月内便打翻了天,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聚众上山躲避,有些比较大规模的百姓已经组团攻打县城,在生存面前,谁的面子都不好使了。

安徽各府更是全面暴动,凤阳府更是第一个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凤阳向来都有一种民间花鼓戏,戏里更是讲凤阳府在大明时的遭遇唱的声动形象,‘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凤阳十年倒有九年灾’。

崇祯十二年本应是天灾不断,朝廷再一次加赋加税,下面的官吏更是不会放弃这绝佳的捞钱机会,将朝廷的意思十倍扩大,逼的所有人不得不在全家饿死,或者造反两条路上选边。

原本在河南的舔食伤口的李自成,根本无需别人催促,敏锐的发现了这绝佳的机会,两路大军分别扑向了山东、安徽。

只是用了两个月不到,山东安徽已经大半掌握在其手。战局的顺利出乎了李自成的预料,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有无数前来投奔,给他带路的二五仔。

虽然李自成手中堪称精锐的军队剩下的并不多,但是每一路偏师,无论在哪里都能快速的卷起数倍于己的兵力,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

安徽是进军最顺利的地方,就连首府徐州城在李自成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内外夹击之下不足十日便即陷落。

在山东,李自成也同样顺风顺水,别说早就不稳的各府各城,就算首府济南城,也因为刚刚被满清祸害,远远没有恢复元气,根本无法阻挡铺天盖地的闯军的步伐。

但是在登州,李自成却是碰了一个碰茬子。

山东之变,大明朝廷还是处理了一批文臣武将,祖宽因为大败之下只剩下光棍司令,被大明朝廷毫不犹豫的直接斩了首。

山东巡抚朱大典,虽然极力的反抗过,但耐何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丢失济南后,也被大明朝廷给降了职,从一省巡抚变成了地方性的登莱巡抚。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朱大典在满清退兵之后,痛定思痛,在登莱整顿军备,裁汰老弱,不断的对官兵进行训练,倒是在大半年内练出一支战力不俗的军队。

而登莱又是大明著名的火炮铸造地,登州城头之上,火炮数量委实多的令人发指。

登州城原本就是一座临海要塞,城内又兵精粮足,再加上有天津卫水师在侧援助,后援粮草补充通畅可直接从水路入城,也不怕围城消耗战。

凭借这种优势,朱大典硬是凭着一座城池,令李自成主力劳而无功,虽然反复调动数十万人攻击,城池却是巍然不动。

不过朱大典虽然守的密不透风,但是苦于兵力不足,却也无法对闯军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打击,也只是能苦苦支撑而已。

在李自成留下刘宗敏带着数万人于黄县对峙后,便带着主力回返。

山东、安徽被攻下,大明朝廷的槽运便即彻底断绝,两个月时间不到,京城百物腾贵,甚至比起建奴围城之时,也不惶多让。

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槽运之后,朝廷拨给九边的钱粮也一下子断绝了。所有人都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害怕听到雪片一般军队哗变的消息传来。

但令大明朝廷惊讶的是,虽然粮饷供给断了数月,但是九边却依旧安稳如个,似乎一点也不受影响。

在大明朝廷紧急商议以海运替代槽运的可能性之时,数月未得到粮饷的宣府军队终于抗不住了。

不过并不是因为粮饷,宣府军的粮饷基本上就没怎么靠过朝廷,作为大明为数不多的两个对外贸易的关口之一,每年只是对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获就能养起他们的军队。

在潞州军在大同咄咄逼人的进逼态势下,宣府军虽然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但依旧还是在杨国栋的指挥下,坚壁清野之下,再努力坚守城池不失。

这也是李征在陕西、太原、大同几地实施的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后遗症,当利益被损害之后,士绅们团结起来时,也是能够给李征带来不小的麻烦。

这种乌龟一般的战术下,李征虽然方便一点点的蚕食宣府,但却也找不到机会将宣府主力一网打尽。

但这也只是麻烦而已,只要潞州军发力,这些麻烦也就不再是麻烦,相反还会因为城池抵抗过,而名正言顺的抄家积蓄钱粮。

不过李征对于宣府的贪念,最多也只停留在张家口这个对外物资出口,眼下这种不打大战,权当练兵的小规模蚕食也比较符合他的心意。

只是在崇祯十二年七月中开始,宣府突然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投诚浪潮,这股浪潮甚至让李征都有些措手不及。

十日之内,万全都司除了宣镇之外,已经全部投降。甚至不等李征派人接手,便自顾自的更换了旗帜,一副急不可待的模样。

等李征明白事情缘由,也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大明京城自漕运断绝之后,便即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京城中百万百姓每日消耗可谓车载海量,各类物资的供应可谓一日都不能断。

但在漕运断绝之后,在迟迟不能打开通道之后,京城内百姓富户逃离者一日甚过一日。

不足一


状态提示:第439章异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