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民国之国术宗师>第145章 大刀术

这时,日军刚占领山海关,又开始在做占领热河的准备,战争一触即发,入场的军队都在做恶战前的准备。

王洪对佟麟阁和李尧臣交流了四兵技术对战场上的影响。

他现在的对日军作战经验可以说北平这一带最多的。更主要的,他是当下,中国冷兵武器在战场上与日军作战的代表人物,具有日本人都认可的冷兵作战能力,可同时,又不缺少用现代武器与日军作战的经验。

佟麟阁和李尧臣都知道他这次受伤的过程:王洪被伏击后,用三把毛瑟手枪,顶住了日军一百多人的进攻,援军赶到时,只余下他一个活人,还在开枪。

就凭这个,知道王洪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叫他一声好汉。

二十九路军只有国内低烈度的战斗经验,东北军曾经是他们的队友和敌手,与西北军相差不多,却被日本人一下子就赶到了关外,这让两人心里没底。

他们很想从王洪口中得到个确切答案:大刀在对日军的作战中,能起多大的作用?

王洪知道很多军队都习惯性的带上大砍刀,甚至很多人还特迷信这个。

可是,从他加入义勇军到现在,无数的战斗经验告诉他,除了近身时,冷兵器有些用,战斗的其他时间,全靠现代的武器。

王洪越来越相信:国术,拳术类或者当做一种体育运动,或者是象孙禄堂那样,当做一种学术研究,基本上与军队作战无关。在现代战争中,冷兵器类不能没有,比如拼剌刀、摸哨时的剌刀,却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大刀术练的再好,也只能在特定环境下使用。

人类从出生,到能拿枪上战场作战,起码得十五六年的时间,而结束这一切,只需要几分钱的一颗子弹。

日本人也会想到这一点,日军喜欢用剌刀,更多的需要这种气势。

并且,这样的气势确实能震慑住亚洲的国家,这理由,让日军一直重视剌刀,直到被美军拍死,才算老实。

平常战斗中,哪个国家都很少干出那种,能用子弹解决的事情,却硬用剌刀解决。当然,这时的东方人,脑袋进水的有很多人,偶尔还是能出现这种不能以常理论之的事情。所以日本人干过几次。

这时的中国人不得不干,因为没有枪支子弹去解决问题。

如果从战争的效果来讲,飞机、大炮、机枪、步枪、冲锋枪、手枪、手雷弹等等现代武器才是主流,是人力根本无从抵抗的。

王洪列举了自己带队偷袭日军和自己受伤的例子。

这两例作战,日军都损失巨大。原因却很简单,三八式步枪在近距离,被汤姆式冲锋枪和大肚匣子的子弹输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哪怕是日军近百个人攻击他们三个还能开枪的人,在大肚匣子这种冲锋手枪面前,想近身都很困难。老郑带着援军赶来时,三十多挺汤姆式冲锋枪,就把这些人打的立刻撤退。

这不正是国术中的以长克短吗?

大刀与剌刀拼命,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是久经训练,换命都谈不上。

可大刀剌刀,都是不方便射击时才使用的技术。

战场上,步枪天生就被机枪压制。

日军的三八大盖,比中国的武器好些,却也是相对的。

在20发子弹的毛瑟手枪这种德式自动武器、和30发子弹美式汤姆冲锋枪面前,拉一下枪栓打一发子弹的三八式步枪,根本抬不起头来。

王洪把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说了出来,这让佟麟阁和李尧臣很无语。

如果能让战士们装备上步枪,就已经满足了,何况是德式、美式的自动武器?

不就是缺枪少弹,才不得不背把大刀的吗?

两人就提起了西北军手枪队的使用。

手枪队,是这时中国的军阀特色。

他们把胆子大、武艺高、敢拼命的人集中在一块儿。因为多配用毛瑟手枪(一般是仿制的半自动式手枪,很少有大肚匣子这种连发的),所以叫手枪队。手枪不够时,就拿手榴弹,身背大刀。

每次作战时,都是想尽办法把敌人拖入近战、混战,跑到敌人中间使用大刀进行搏杀。

这种敢拼命的打法,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往往能见奇功,就是伤亡数量太大。

王洪对他们的说法无可奈何,如此手枪队,已经是现代武器与冷兵器能结合起来的极限战术了。说到底,无非是想办法换命而已。

没步枪没子弹,这种事情王洪也帮不上忙。只能把四兵教范送给了佟麟阁和李尧臣几套,关于冷兵器的经验,都在这本书里面,并且针对的又是日军的冷兵器技术,足够二十九路军的大刀队们参考了。

佟麟阁、李尧臣二人对王洪的说法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能换命,也算是个不错的评价了,总比赤手空拳上去送命强。

他们早就看过这套教范,在教大刀队时,教什么,都先拿出来跟教范中的招法做了对比,所以非常熟悉王洪所说的四兵技术。

李尧臣就向王洪确认了几处日军的拼剌刀习惯,他在二十九路军教的无极刀,最简单实用的一式,是撩磕接横砍,与王洪的理念基本一样。

可从他的问题中,王洪发现没有要求士兵们互相配合的说法,就问了下二十九路军都使用什么样的大刀术?

佟麟阁回答的很详细,他把各路国术高手教的内容都一一道明。

原来二十九路军,请来的不仅有三皇炮捶的李尧臣,还有形意拳的尚云祥


状态提示:第145章 大刀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