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过了多久,钱正起身,看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伙计们,脸上的表情依旧十分的淡然,没有任何的变化。
“开饭了!”
这个时候,一个胖厨子从后院搬了一个大木桶过来。
几个伙计纷纷拿起碗,排着队盛饭去了。
现在正是旺季,中午的时候,很多伙计压根来不及回家吃饭。
掌柜的就让他们留在布庄吃饭,只需要几个铜板,米饭管饱,还有包菜和萝卜腌制而成的小菜。
钱正见状,也拿起了一个小碗,跟在后面排起了队。
众人见到他,脸上的厌恶之色不加掩饰。
钱正却是浑然不在意。
从京师离开到姑苏城的这段时间里,他不知道承受了多少还要恶毒千万倍的话语和目光。
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他们说的其实并没有错,自己做的活跟他们相比确实少了太多。
让他们骂上两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钱正是从中原逃灾到的京师,见过了这么多的人间惨剧,对于粮食,有一种别样的情感。
以至于在旁人看来,有些变态的珍惜食物。
即便是一不小心把米饭拨到了地上,他也要捡起来吃了,一粒米都不剩。
每次吃完饭,他的碗压根都不需要清洗,就这还比大多数人的碗都要干净。
当然,那些伙计们见了,在背地里又多了一句骂他的话:“饿死鬼投胎!”
吃完了饭,照例还有几分钟休息的时间。
旁的伙计都是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
钱正则是不然,他走到自己的红薯旁边,就这么挨着红薯坐下。
仿佛离开一刻,这红薯就会出现什么意外。
“钱正啊......”
这个时候,一道声音在耳边响起。
钱正睁开眼睛,抬眸看了一眼,从地上爬起,回道:“掌柜的。”
布庄掌柜看了一眼红薯,欲言又止。
想了想,终于还是没有说出口。
虽然不知道这野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是这钱正确实把他当作珍宝一样。
即便是劝上两句,估计也没有什么用。
暗自叹了口气,他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信,说道:“这是少爷让我交给你,说是京师来的信,应该是你家里人的,前几天到的,今天管事整理书信的时候才看见......”
掌柜的其实不想和他解释的这么多,可是这也是少爷的吩咐。
即便是不乐意,少爷的吩咐,总还是要听的。
钱正看着那封信,微微一怔。
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喜色,忙不迭伸手接过这封书信。
道了一声‘谢谢’,就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书信。
这段时间,空闲的时候,他一直在看书。
除了三国演义和三字经,最近又看了《西游记》和《水浒传》。
当然,这两本书都是在汤府的时候看见的,征得汤浩的同意,他才拿上。
对于他而言,识文断字早已经不成问题。
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看一封信,还需要去找刘管事,让刘管事读给自己。
翻开了书信,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整个人也变得有些兴奋和激动。
他没有猜错,确实是少爷的信!
“钱正,交给你的事情,你办的很好,少爷听了你这段时间的事迹,感慨万分......”
这封信的前半段是以白小纯的口吻写的,后半段则是少爷叮嘱自己的一些话。
其中包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意。
尤其是看到“红薯之事,强求不得,若是没有种植之法,不必过于执着,出门在外,保全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务。”这一句话的时候。
钱正的眼泪顿时就下来了。
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受了这么多的苦,都不曾皱过一下眉头,眨过一下眼的钱正,此时此刻,看见这封信,却是哭的像个孩子。
泪如雨下......这个词语,用在这里也丝毫不夸张。
一旁,掌柜的见到这一幕,也有些感触。
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当年祖上跟随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最后在江南的时候受了伤。
于是,他们这一系就留在了江南。
即便经历了这么多代,可是他依旧是没有根的人,他的根在西北,在那片黄沙之间。
因而,见到这一幕,他的眼眶也有些红了。
往前走了一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觉得嗓子有些沙哑,终究也是没有开口,就转身离开了。
留下钱正一个人,一字一句的看着信,不停的抹着自己的眼泪。
不知道过了多久,眼泪终于是止住了,眼眶却也变得有些红。
少爷说了,会派一支护卫到姑苏城来帮助自己,而且还会带上许多的银子和必需之物。
这封信是数天以前抵达汤府的,算一算日子,方府的那支卫队应该也已经到了姑苏城了。
想到这里,他振奋起来,一溜小跑到掌柜的面前,说明了情况以后,就抱着自己的那株红薯,离开了布庄。
当初离开京师的那一批人,除了他以外,还有刘管事,还有另外三名护卫。
如今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一边做工,一边照顾自己的那株红薯。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当初离开京师的时候,他们就是如此。
每一个人照顾一株红薯,这样,即便有一株红薯出了什么意外被毁,那么还有剩下的几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