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大明星从龙套开始>第061章 《余震》

杨严签完合同回了家。

他拒绝了公司给他安排的公寓,因为照他所想,之后他不是待在学校,就是待在剧组,应该不需要一个“新家”。

回到家,杨严迫不及待地把胡轶韬给他的那本《余震》取了出来。

虽然他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有点印象,但事实上由于不忍卒视,这部电影他也只在电影院看过一遍。

所以他对里面的大致情节有些印象,但是具体到一些人物关系,就有些记不清了。

翻开小说。

《余震》扉页,有一则导言:

本书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一场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之后,一个幸存女孩儿32年的成长经历。

嗯,这个幸存的,“幸运又不幸”的女孩应该就是电影的女主方登。

而他所要扮演的“方达”那个角色则是女主的弟弟。

翻到首页: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6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

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0年的情感困境……

整本书过了一遍之后,杨严捂着自己的心口,觉得他也受到了“余震”,如果他是那个弟弟,那个被亲生姐姐“一命换一命”的弟弟,他会怎么做?

杨严看完全书,忽然就明白了这本小说为什么取名为“余震”。

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想要表现出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从而给人以警示,更是想要着力表现那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

一个普通唐山家庭在经历地震后,却还要受到“余震”的二次伤害,这是何等悲惨。

仅仅23秒的惊心动魄,却延续了32年的悲欢离合。

看完小说,杨严忽然又有一点庆幸。

因为小说里的方登太“苦”了。

而电影里的方登无疑要过得“甜”一些。

小说里面方登的养父母是普通的百姓,并非电影情节里的优秀军人,而且方登的养父在女儿13岁的时候就对她进行了性侵害,而此时正好是小说里面方登的养母死去的时间段。

也就是说,疼爱方登的养母去世的同时,邪恶的养父就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对方登实施了暴力。

小说里面方登结婚了,但是因为她小时候的心理阴影,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以至于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并且对丈夫经常疑心,对女儿过分严格,最终导致女儿离家出走,丈夫离婚。

此后,方登自杀3次未遂。

最后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打开自己的心窗。

而在电影里面,这些情节都没有。

电影里方登的养母是在她读大学时去世的。

而且在电影里的方登除了小时候受到的伤害,实际上是个天真烂漫的人,并且做出了一些“混账事”。

比如说,她在大学时期未婚先孕,还因此退学。

杨严觉得所有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都比原著要“温暖”一些,而那些小说上的情节都太过冰冷、残酷,却又让他觉得更加的贴近现实。

但是,如果让杨严来选择,他无疑更喜欢电影中的情节。

应该说,大多数人会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都是因为电影里很多的情节都会把现实中的烦恼“喜剧化”,或者说会把现实中的“美好”叙述得更加“梦幻”。

这让人在感慨之余能够更加轻松的面对生活。

杨严不太喜欢小说里的情节,因为方登所经历的磨难越多,“方达”内心所承受的折磨越就越重。

可能是因为他即将出演这个角色,就多少对“弟弟”这个人物感同身受。

但是,他给自己的人设是小说里的“弟弟”。

说实话,电影里的姐姐不够惨,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觉得弟弟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因为你在弟弟身上是看不到太大的“冲突”的。

一切的选择都不是弟弟做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他们两位的母亲放弃了姐姐,选择了弟弟。

整部电影中,应该说整个悲剧中,最无辜的一个人一定是弟弟。

所以整部电影也只把弟弟设置为了一个“沟通“姐姐和母亲的“桥梁”,这种起到缓冲作用的角色又怎么可能会有存在感呢?

但杨严无疑是不甘心的。

他不想在这部电影中做一个线索n,而是希望自己像玩家一样,拥有“灵魂”。

而想要为角色灌注灵魂,杨严没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角色量身打造一个“人物小传”。

杨严专注地看着《余震》这本书,这不就是最好的小传吗?

上了几天课,签好了合同,拿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剧本,杨严自己琢磨着练了几场戏,而且在《余震》的基础上删删减减,把方达的“人物小传”整理出来了。

他相信,自己演出的“方达”一定不会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角色。

最起码观众提起《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还能够记得电影里有“弟弟”这么一个角色。

到了要飞往唐山的那一天,杨严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助理。

因为他对助理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所以是直接让胡轶韬帮他安排的,但是当他看到助理的第一眼时,忽然就觉得:早知道他就提点要求了!

“不是,杨小妹,你没


状态提示:第061章 《余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