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
关氏心中犹豫,久久未语。
她的心结,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她担心,说出口会被嘲笑……
可若不说,西泽又入土难安……
儿子要紧……
关氏下定决心,缓缓道:“让大师见笑了……”
“我儿临终前,曾给儿媳的三妹托过梦……”
关氏忍不住落泪:“我便总是想,他有心给儿媳带话,为何不给我这个母亲托个梦、带句话!”
“思来想去,难以释怀,便成了心结……”
托梦……
邵家夫人们面面相觑。
邵西泽给容钰托梦、请她转告容华他回不来了一事,她们都有所耳闻。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关氏性情大变、苛待容华的心结竟是因这个梦而起!
关氏愈想愈悲,痛哭出声:“我的儿啊……”
“你怎能狠心不让母亲见你最后一面!”
最后一面……
众人理解了关氏的心情。
儿子年纪轻轻便战死了,身为母亲的关氏,自是万分悲恸。
后来,她听说儿子的英灵托梦于人、给未来儿媳带话,却没有给她托梦或带话……
难免介怀……
母亲牵挂着儿子,儿子牵挂的却是尚未过门的儿媳……
众人看向关氏,不知从何劝起。
邵西泽牵挂容华没有错……
关氏期盼邵西泽入梦、见他最后一面,也没有错……
母子、夫妻,皆是至亲。
所以,才有了婆媳相处这亘古难题。
高僧入定打坐,片刻后才恢复神思,对关氏叹道:“您误会二少公子了!”
“他没有入您的梦,乃是因为死状凄惨,不忍您见后忧心!”
“他托人带话给二少夫人,却是希望二少夫人能顾念旧情,替他向您尽孝!”
不入梦是不忍她忧心……
给容华带话,是希望容华尽孝……
实情竟是如此?!
关氏难以置信地看向高僧。
普度寺高僧的话,不容她不信!
关氏心里一时悲喜交加。
喜的是,她就知道,西泽自小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生前死后,儿子都牵挂着她!
悲的是,因为她的误解,害得儿子至今入土难安!
还有容华……
关氏看向容华。
十四岁的少女,和牌位拜堂、嫁进邵家做寡妇,孝敬她,给西泽守节……
儿子走了,只剩她和华娘相依为命。
她应当把华娘当亲生女儿……
可过去一年,她却鬼迷心窍般,处处为难苛待华娘……
……
午间用过斋饭后,应关氏夫人的要求,僧人们下午又为邵西泽诵了数遍安息咒,才收拾法器,辞别容府。
普度寺在西郊山上,今晚赶不回去,僧人们便宿在城内的旅舍。
到旅舍后,高僧吩咐别的僧人们各自入住、静修,自己则走到一对在一楼大厅喝茶的少年兄妹旁。
容钰请高僧坐了,为他斟了茶,忐忑地问道:“大师……”
高僧笑着回道:“幸不负小姐所托!”
便把关氏夫人的心结、其后的悔悟简单说了一遍。
容钰心中大石落地,对高僧连连道谢。
关氏信佛……
所以,她特意询问邵南烟容府今年周年祭请的哪个寺庙的僧人,昨日特意和容晔等在西城门附近,待僧人们进城后,通过容晔和领头的高僧搭上了话……
然后请托高僧探听关氏的心结。
容钰想,大姐姐接下来大概能好过些了……
又怅然地想,将来邵北城战死后,不知宣宁郡主是否会苛待她……
容钰独自怅惘,容晔则和高僧议着佛法。
二人俱都认真投入,颇有一见如故之感……
容钰默默地看着容晔。
在世人看来,容晔天资颖悟、富贵两全,偏偏遁入空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上辈子,容晔刚出家时,她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后来,她在这俗世里挣扎十余年,眼见得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被岁月打磨得面目全非……
就连出尘脱俗的容滢也染上尘霜,不复少女时的空灵……
青山古寺里,布衣僧人的眼神却比年少时更加纯粹明亮。
每回探望容晔后,她心里总会平静祥和许多。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豪捐香油,只为求见他一面,听他开解几句……
那个时候,她才明白容晔的可贵。
所以这回,她从来没有想过干涉容晔的人生。
将来,容华也一定能理解容晔的选择……
……
九月下旬,米贩子老金送军粮至桐城。
远远地望见那座土色小城时,老金的心情就像见了金子般激动:可算到了!
一路上又热又累,今天民夫喊苦,明天骡马尥蹶子,米袋子里的霉味儿也越来越重……
再不到,别说挣钱,他恐怕要把小命交待在这条路上!
当然,虽然他紧赶慢赶、累死累活,时间还是晚了……
他想,邵小将军一定能理解。
千里迢迢送军粮,晚个十天半个月很正常吧……
他就不信,过去那些年沈家独揽军粮生意时,从来没晚到过!
骄阳灼灼,给土色的城市镀上耀眼的光。
尽管酷热难当,老金却一扫疲累:最难的一段路,已经走完了!
接下来……
进城后,好好“孝敬孝敬”邵小将军,待军粮入库、拿到文契后,凭文契找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