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烽火:无痕弹道>第0162章 晋升与扩编 浙赣会战

民国31年1月4日,已经弹尽粮绝的日军部队终于被支援过来的中**队主力包围于长沙城下,看着眼前的败局,第11军司令官不得不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于是日军在得到空投物资的补给下向北突围,从汨罗江到新墙河全线80公里的道路全部被沿途百姓及工兵破坏,日军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十分吃力,看着部队的行军速度,阿南惟几不得不下达了破坏重武器的命令,于是日军三个野战炮联队的75野炮尽数被摧毁。

经过两天的艰苦行军,日军第11军终于在6日退回了新墙河,此战日军损失惨重,中方公布的数字是歼敌56000余人,日方公布的损失是6000余人,虽然这些数字都有很大的水分,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第9战区再一次取得了此次会战的最后胜利,长沙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屹立在中国的大西南,成为了日军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

“此次会战,各部精诚团结,同仇敌忾,彰显了我大中华军人大无畏之精神,军委会着令嘉奖……”

“云鹰部队于敌后进行袭扰,打击日军补给线,造成日军火力瘫痪,关键时刻奇袭日军指挥中枢,毙伤敌酋,是为此战获胜之功臣,着令嘉奖云鹰部队总教官叶孝安大洋200……”叶孝安再次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长沙会战结束之后,云鹰部队奉命撤回重庆休整,此次作战云鹰部队没有一名成员牺牲,仅有火神第4战术小组机枪手尹铮、老刀第5战术小组狙击手夏坤、稻草人第2战术小组炮手卫长山三人负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自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国首次胜利,这令英美国家首脑纷纷发来贺电,祝贺中**队长沙大捷,同时坚定了盟国支援中国抗战的信心。

美国首都华盛顿……

“中国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作用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有了国民政府,才导致八成的日本陆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要知道这个古老的国家才刚刚开始工业的脚步,实力上根本不能同日本相提并论,一旦国民政府被日本打败,诸位请想一想,将会有多少日本陆军及其仆从军队被投入到太平洋战场甚至是远东战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站在议会上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

台下的美国议员们不断的交头接耳,不时赞成的向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投去肯定的目光。

“先生们,我们国家的《租借法案》同样适用于中国我们在东方伟大的盟友!”罗斯福总统说到,“我请求国会批准对华援助,帮助我们的中国朋友!”

“在这之前,我们中国自1931年开始到今天已经单独抵抗日本人疯狂的进攻10年了,在这10年中我们从来没有向日本强盗低头,就在不久前,苏联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停止了向我们的援助,如果诸位认为我们中国没有援助就会投降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任何援助,我们中华民族依然会顽强的战斗下去,直至永永远远……”

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美国议会最终一致通过,答应支援中国万美元的军火。

“宋部长,您的演说十分精彩,这让我们对这个即古老有伟大的东方文明刮目相看,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中国一定会取得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散会之后,美国的一些议员们找到财政部长向他说到。

“事实上,我们的中国盟友刚刚取得了一场对日作战的胜利,为我们在太平洋战场增添了必要的士气,毋庸置疑,中国的坚持抗战将对我们作战初期意义重大!”罗斯福总统接着补充到,“毕竟现在我们美国正在快速向战时机制转变,这需要一些时间,在那之前,中国战场牵制住日本陆军主力将会令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英国也会需要中国盟友的支援,毕竟印缅对于英国也是十分重要的,苏联虽然与日本签订了和约,但那也仅仅是权宜之计,毕竟对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而言,任何和约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当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样!”

消息传到重庆国民政府,虽然与自己设想的还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做为美国的军援这些仅仅是个开始。

“我们的坚持抗战与美国、英国、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坚持抗战将是我们的筹码!”在会议上,军委会委员长郑重其事的说到。

三个月后,重庆西南干训团……

“学员叶孝安,在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准予毕业!”训教科主任杨涛喊到,“上前接受毕业胸章!”

“是!”叶孝安站直了身子迈着标准的军步来到了礼台上,并步敬礼,杨涛将一枚铜质的胸章别在叶孝安胸前。

“好小子,有出息,是我**的楷模!”杨涛欣慰的说到。

之后所有学员一起照了一张毕业大合影,终于经将近一年的学习,叶孝安顺利的从西南军官干部训练团毕业,之后前往军政部报到,在重庆待命。

在重庆待命期间,叶孝安回到了云鹰部队,开始训练新一批的全优学员,这时候云季和杨天锐进步很快,陈锦程和苏牧也可以独立执行任务了。

民国31年2月初,日军大本营命令饭田祥二郎组建第15军,率领第18、33、55、56四个师团及其他辅助部队共计十万余人分陆海两路进攻缅甸,陆路经泰国入侵缅甸毛淡棉地区北进,海路由仰光直接进行登陆作战,其目的就是封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将中国彻底锁死。

4月18日,西


状态提示:第0162章 晋升与扩编 浙赣会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