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回唐>第254章 三月中事(二)

因为广告,《长安时报》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利益,这里面最高兴的还是掌管文渊斋的贞焕,对这次印书坊的扩充,贞焕就显得格外上心)

年初对报社规模的扩充,活字的存储,印书坊的技术改进,使得报社已经可以应付每期五万份的印刷规模。

规模的扩大,是为了应对随后的大规模道藏经典的印刷,这些也是李含光等道门宗师们颇为关注的事情。

有关道藏印刷的计划,刘晏和王和之是知道的,但是两人更为关注的是李清另外的一个计划。

自从上次在《长安时报》上面刊登了数道有关算学的问题以来,报社接到了不少人送过来的答案,然而无一例外没能答对,就连太学专门教授算学的学士也登门讨教,疑是无解之题。

李清在报纸上刊登出有关算学的题目算是一种试探,得到的反应也在预料之内。这时候科考还是算经一科,另外商业的发达也让很多人多少接触过算学,更何况官方的学院如国子监、太学中也都有专门的算学课程。

这时候的算学学习主要是《算经十书》,《算经十书》是十部关于算学书籍的统称,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缀术》等等,其中以《缀术》最为精密深奥,涉及到三次方程的解法。

《算经十书》由唐初的李淳风注释,使得此前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算学变得简单容易了不少,国子监的算学课就以《算经十书》为课本,其中《缀术》需要学习四年才能毕业,可见算学对这时候的人们来说还是很难。

李清让人把《算经十书》找来专门研究了一番,发现上面记载的数学知识相对于李清这个后世之人来说极为简单,但是里面颇多错误之处,有些问题也语焉不详。

这些算学经典是古代数学最为重要的理论著作,但是书中并没有就发明的数学定理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李清看来很是可惜。

当然,李清知道的数学知识并不算高深,然而相对于这时候的数学水平来说完全可以当得起算学宗师的名头。

刘晏和王和之知道,李清的另外的一个计划就是对这时候的算学经著进行重新的勘误和整理。

李清一开始提及此事的时候,刘晏和王和之大吃一惊,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的侯爷竟然对算学也是精通的。

刘晏自己对算学也是有了解的,跟李清就算学知识进行讨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这些知识在李清眼里完全就是小儿科的东西,自己认为十分难懂的东西被李清三言两语解释的清清楚楚。

因此在得知李清要对算学著作进行整理的时候,刘晏十分支持,还把报社的大部分工作交给了王和之处理,自己跟着李清开始筹备这些事情。

著书立作对这时候的读书人来说绝对是极为荣耀的事情,刘晏知道凭借着参加这本著作的创作,已经足以留名青史,想想这个,刘晏就莫名兴奋。王和之也想参与进来,然而报社那里离不开,对算学知识王和之知道的不多,无奈只能袖手旁观。

除了商业上的计算之外,这时候算学另外有两个重要的应用,一个是天文学,一个却是易经。如果说对易经的精通,道门中人无疑是权威。李含光在知道李清计划整理算学经著的时候,专门请了两位对算学精通的道门中人过来帮忙。

几乎整个三月份,李清都在处理这件事情,没有时间参加任何的宴请。对算学著作的整理不单单是纠正其中错误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把这时候的算学成就进行理论性的总结与归纳。

《算经十书》何止万言,李清想着把里面涉及到的所有的算学成就都归纳出来形成一部专著《数学要义》。

即便是删减了很多有关计算方面的问题,单单留下这些算学理论,《数学要义》也近十万言,成为了一部皇皇巨著。

李清在《数学要义》里面把这些理论都按照后世的数学知识整理成公式、定理等,分门别类的一一列出,同时用最浅显的文字把这些公式和定理表述出来,整部《数学要义》比《算经十书》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相对于《算经十书》,《数学要义》对此前错误的数学知识的纠正和添加的《算经十书》里面没有的数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李清看来,更重要的是对算学成就的理论性总结。

对理论进行的系统整理的欠缺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先天性的缺陷所在。李清在《数学要义》中对理论要点的总结归纳可以为这时候的科学技术做一个表率,归纳成理论,然后按照理论解决问题,指导学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正是李清希望《数学要义》所能承担的意义所在。

刘晏看着手中整理出来的《数学要义》的手稿,激动地说道:

“李师,这部《数学要义》刊出以后,天下的算学都要以这部著作为学习教材了,从此以后,《算经十书》可以束之高阁了。”

以前刘晏称呼李清多是“李郎君”、“李侯”,虽然李清算是刘晏的门师,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一般很少称呼李清门师。刘晏这时候看到成型的《数学要义》,不自觉的把“李师”称呼出口,完全没有意识到什么异样。

《数学要义》自然要比《算经十书》容易理解很多,但是李清在书中用到的阿拉伯数字和字母估计是现在的人们所不习惯的,至于《数学要义》的普及估计需要一段时间。幸运的是有


状态提示:第254章 三月中事(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