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舌尖上的神豪>第390章 弄堂情怀

别看高楼林立,其实最具情怀和看点的地方还是那些古街深巷,是繁华市区里一份幽静的寻觅,老街有历史,也有现代人的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会产生故事的美,有些美显而易见,也有不着痕迹的隐藏着的美。

就像浦东的美是一种灯火辉煌的光鲜亮丽,是直观的、具象的,而浦西的美需要一种慢时光的心情细细欣赏。

山阴路在大名鼎鼎的虹口区,原属日租界,在抗日影视剧里出现的频率极高。只是街景一隅,已然与南京路的繁华似乎相隔一个世纪。一方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大道场,一方是街头巷弄、邻里长短的市井地。

没有隔离护栏的窄窄街道,低矮的街面房开着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卖部、水果铺、小吃店,穿行的车辆是各式各样的,汽车、电瓶车、三轮车、自行车,音铃不断,丰富了街上的景观。

走在街上的人,多是带有市井气的,少修边幅,衣衫随性,是那种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印象的寻常人。或为着生计,或是上下班的人,或是寻着牌友去的,也有老人闲坐在街角,看人来人往,日复一日。

道路两侧,一排排房屋齐齐整整地铺沿开去,织起了数不清的弄堂,每走几步就会出现一条窄窄的弄堂,延伸到视线远处,或通向另一条街道,或与其他弄堂相连。每户人家又是相连成片的,一座墙隔着两个世界,亲密依偎又森然地防范着。

前弄的正门一座座并排挤挨着,虽有门牌号,也会在弄堂的氤氲里迷了眼,但居住在里面的人,总能在重雾般的门林里轻易闻到自家的味道。

午后的弄堂很静,几无人烟,阳光从楼缝里落下来,驱散了静寂的阴沉,给弄堂带来了生气,那是弄堂里的人享有的一份恬然的满足。

刚巧经过一家房地产中介,门外的黑板上整整齐齐码着售房信息,大多为15一25平米的小屋,最低标价也超过180万,这份昂贵就是魔都人的尊严。

庄臣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叫这里为魔都?

南京路上拥簇着耸入云端的办公大楼、灯火辉煌的商场,各种肤色的外籍人士穿梭不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自带着一份优越的从容和气度,空气又是阔朗的。

只是隔了数条街,虹口区的这片巷道里又是车马混杂、烟尘气十足的另一番情境,这份时空的瞬间转换已是突显出魔都的特殊魔性。

声色犬马的不夜城与恬淡的市井地共融共存的景象。

旁边是多伦路,这条短短的街道经历百年的沧桑历程。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瞿秋白等文人志士都曾在这里工作或生活过。

道路两侧多为殖民时期兴建的欧式建筑,风雨飘摇,梧桐百年,在动荡乱世中建立起来的花园洋房,时至今日变成城市景观,个中滋味复杂难言。

与山阴路相比,这里呈现出竭然不同的气质。光那一份身处繁华都市的宁静已然难能可贵,游人很少,本地人也不会经常光顾,偶有的汽车也仅仅是路过,整条被深宅大院推起来的街道自有一份恬静和贵族气息。

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档,苍翠的梧桐用尽力气伸向蓝天,从枝叶间射下的光芒也附带上优雅的味道。

走遍全世界,现在能吸引自己的不只其形,还有建筑本身蕴含的一种气质。一二层和最上层外立面采用水泥仿石墙墙面,中间几层红砖铺面,只是普普通通的建材,却巧妙搭配出古朴和雕琢的美。

气质源于技艺,细看砖的铺贴方法、勾缝都是极讲究的,有许多变化在里头,是线条和立体的呈现;浑然一体的阳台承担着建筑中画龙点睛的一笔,罗马柱类似于古建的斗拱,是支撑和装饰作用的,是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重要特征。

更是时间的作用。时间,赋予了它斑驳的外在痕迹,也留下了丰富的、永不磨灭的人文气息。

继续往前走,一座纯白色建筑在四月的翠色里跳出来,有着少女般的清新,也似着婚纱的新娘。它的美,不光是岁月的作用,岁月在它的身上未曾留下多少痕迹,是一种悠雅和高洁的美,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

方寸的阳台,是自然的恩赐,阳光、空气,清风的吹拂,花鸟的呤唱;也是爱情的桥梁,一个倚栏风情万种,一个窗下英姿翩翩,上演着罗曼蒂克的爱情传奇。

行走是一种舒适的漫步,可以细细欣赏每一座建筑、每一个人。建筑是静态的景,景里有人,就多了份鲜活的美的气息。这份鲜活,不是来自本地人,而是时时遇见的欧美人。这些人中,不是着正装的职业人士,而是日常生活的那种。

迎面一对夫妻推着婴儿车,两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跟在后头,阳光从梧桐枝叶间轻轻洒在他们身上,投下了温馨暖意的影子;骑电瓶车的男子总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嘴角微微上扬,一阵风地过去,扬起了几片梧桐树叶;自行车是路上最多的交通工具,各种发色下,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来到巴金故居,黑色的铁皮门里,一种舒适的绿,还有别致的韵,漫向身来。爬山虎爬满了灰色细鹅卵石的外墙,青绿色的木窗,窗下的几盆绿植,一派静谧的古典韵味。

步入居室,由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在看到墙上巴金先生的肖像画时更是浓烈地化不开。画就挂在前厅四方餐桌上的墙上,是黄永玉的亲笔,遒劲有力的笔触,音容宛在的巴金。生动地传递出巴


状态提示:第390章 弄堂情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