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东方神州令世人瞩目,京城更是紫气东来与时俱进。燕京大学世代相传的文化底蕴,造就出无数天骄大器,是天下莘莘学子的向往之地。中秋时节,明月当空,余光不吝啬地洒在学府深处的图书馆门前,犹如水银泻地,别有一番意境。一个瘦高挑的男生,拖完馆里最后一寸地板,涮完了墩布,拿起一柄家传黑布雨伞,闭灯锁门,落寞地走下台阶。跺了跺厚底的老式布鞋,弹了一下宽松的牛仔裤。感觉院里有些凉飕飕,就习惯地竖起常年穿的灰色风衣领子,抬头看了一下圆圆的月亮,哦!了一声,又到八月十五了。心里无喜无嗔的想: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亲人又在何方?大学快三年了,自己在系里,被别人讥笑为三无学生(无父母,无亲戚,无朋友)。据说自小是在一座偏僻的小庙门口遭遗弃,被一位跛腿的云游和尚所拾得。那个表面上看着邋遢地老和尚,落脚小庙刚好七七四十九天,除了整天晨钟暮鼓,念经颂文外,就是闭目遐想或到外面巡查一番,一副超然尘世的样子。这老和尚似乎来此小庙,就是为捡孩子而来。本来面无表情的老僧,仔细看完捡来的一岁大的男孩,按筋摸骨之后,竟然眼露精光,惊喜有加。自言自语道:“苍天不负有缘人呐!终于让老衲等到了!你果然转世托生了,阿弥陀佛!”发现小孩胸口有一个如铜钱大小的卍字牌的红记,老僧若有所思,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舍身救难,舍我其谁?善莫大焉!”又依着包裹小孩的薄被上的字迹【田夏】,就起了个谐音姓【天下】名【晓】。当时看着小孩浓眉大眼,长得喜兴,庙里的和尚们都起了个小名【小弥勒】。这个云游和尚到底从何而来,无人知晓。都知道此人佛理精深,诸子百家,三百六十傍门无所不通。庙里的主持对跛僧敬畏有加,曾问及来龙去脉?跛僧笑指着小孩说:“前缘令吾来相会此子,玄间一天,地上一年,缘尽而去,天机不可泄露!呵呵,吾好好教授孺子,必定功德无量,弥勒寿佛!”次日带着孩子,告别主持众僧,逢缘化斋,远行千里来到燕京。在京城闹中有静的市郊,选择了一处‘天象北斗,地印八卦’的古街深巷,变卖仅存的值钱东西‘古玉扇坠’,买了两间牢实的瓦房和独门高墙小院,隐居起来。还好,跛僧医术高超,偶尔在邻里乡亲急需时施以援手,手到病除且收费便宜,因此人缘极好。有了这些稳定的收入,不愁生活来源。一老一幼开始了与世无争的教学生涯。老和尚集中一切时间,教授天下晓各种知识。哪怕是艰涩难懂的学问,也让他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硬灌输下去。有话曰:“东西装在你的肚子里,随时可以拿出来咀嚼,总有嚼烂的那一天,好好记吧!”一学就是若干个春夏秋冬,数不尽的寒窗苦读,直到‘天下晓’如愿考上燕京大学考古系之后,才苦尽甜来。开始了与外界交流,过上了自己感到新奇的生活。没想到有一日,天下晓回到家之后,不见了师父,只看见桌上留有一封书信和一把黑布伞。打开书信阅道:“为师为父一晃教尔二十载,兑现了前世报恩之誓言,又成全了你接续的后世因缘。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世事因果皆有定,顺其自然理当成。此伞是你家传之物,好之保留!”落尾,跛僧。纵然是也无济于事,他目前就是个书呆子,而且是没开窍的书呆子,同学交往,人情往来概不通晓。只知道看书,写作业,答论文,脑子里总是如一团浆糊似的知识成堆,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还不时蹦出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所问非所答。天下晓名字虽然豁亮,长得也算清癯白净,但男女同学们都觉得‘天下晓’古里古气的不食人间烟火,仿佛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一身返古的穷酸之气,让同学都敬而远之。现今社会、女孩奔小伙高富帅,男生挑女孩白富美,最次也是有房或有车的,谁能看上这个穷乡巴佬,久而久之被边缘化了,甚至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他是本系的学生。考古专业必须得有厚积薄发的底蕴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严于治学的老学究在燕京比比皆是。天下晓课堂上微微露出些许出人的才华,就得到了本系于教授的青睐,一番考谈下来,更是得到了老学究的赏识。知道他没有生活来源,日子过得清贫,就主动找到校里,给他谋求个兼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天下晓一接触到这个工作,立刻就喜出望外。有众多的书籍可以看,又有清净的环境。所以每天借书登记,收拾卫生,打扫厕所,替同事值班都是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同事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寒酸小伙子,相处的很好。每天下班打扫完卫生之后,天下晓必须再看一小时就如无饭一般,今天同事们说要过中秋节。自己琢磨了一会儿,刚发了这个月的补贴费,也该买斤月饼尝尝鲜,解解馋了,就提早锁门下了台阶。刚才望月有感而发,回忆了一些往事,想起了朝夕相伴两十载的师父,不免掉下几滴清泪。自言自语地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随走随想,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孤身孑影又三年。说不出的惆怅,哎!随口又哼起了红楼梦的电影歌曲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