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准备开山铸钱,统一货币,煮湖制盐,控制食盐交易,建兵工厂打造兵器战甲,这三项再汉中非朝廷外,私人不得操办,这样不但控制经济命脉,增加收支,一旦战事一起,不受市场影响,国家操控源头,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另外,臣下令废除秦朝的挟书律,恢复百姓言论和学术的自由;陆贾、叔孙通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臣一时拿不定主义,请汉王定夺。”

龙天羽在历史课本学到过,“挟书律”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书”的一条法令,这条法令规定,只要不是由秦的博士官所掌管,全国有藏有诗书百家语的,都要交给郡守、郡尉一起烧毁,如果有胆敢收藏者,就处以族刑,这是秦王朝一种极为愚蠢的文化专制主义政法,极大地扼杀了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只是龙天羽不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该是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董仲舒提出来的,对当时巩固政权,稳定人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龙天羽来自二十一世纪,有了更好的法制与仁政集合,依法治国,要不儒术更管用吧。

龙天羽想了想道“挟书律严重影响思想进步和文化传播,早该废除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会不会有些偏激,毕竟治国不是只靠一家理论就行,外交家、纵横家、军事家、法律家、文学家等等,三百六十行,何止百家理论,一旦全部废除,社会谈何进步张太傅,你有何看法”

张良不慌不忙,认真答道“据春秋记载,天人相应,国家如有乱事出现,上天会用灾害怪异进行警告,但只要不是大无道的时代,上天是愿意扶持天子的,不过天子要强力勉励于行道,所谓道,事循着它的走向治的路途,仁义礼乐,乃是推行道的工具,而不是主旨,目前汉军在汉中之地发展不是长久之计,地理有限,人才也有限,过早推行儒术,只会使第一文学首发 大汉维持稳定的现状,却不能迅速崛起,有吞并天下的势力,现在百废俱兴,所有政策和律法都与以往朝代不同,这就是变革,而在变革时期最重要的不是礼化教义,而是法政结合,约束所有人必须遵守,这样新政才能推行下去,只有等汉王赢得江山之后,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迟。”

龙天羽微笑道“正合我意,我打算设立一个翰林院,由张太傅为翰林大学士,日后颁布科举之后,选举一些有才能、贤德的人放进翰林院,与内阁、六院协同辅政”

这时曹参迈步上前,禀奏道“汉王,据兵部紧急上奏,蜀王发兵在汉中西南边境聚集驻扎,虎视眈眈,意欲扰乱我大汉边境,形势危急,请汉王定夺。”

同志们,想什么呢,快砸票啊

第三十一卷 兴汉之路 第四章 蜀兵作乱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派司马错﹑张仪率兵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龙天羽听了曹参奏言眉头一皱,汉军刚在汉中驻扎,这巴蜀就有兵马骚动,看来这深山中的土住族人很不友好啊,便问道“这蜀王发兵之事从何听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蜀国不是不存在吗,怎么还会有蜀王”

萧何解释道“蜀国被秦灭之后,以东部为巴,西部为蜀,考虑到巴蜀地形险要,少族人居多,任用外官进蜀难以治理,所以为了方便控制当地百姓,便在这里建立朝廷衙门,任免蜀王后裔子孙为偏远地方郡守负责税收等,朝廷派监卫带兵马驻扎下来监督,地方军政分开了,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兴土木,奢侈腐化,不断从巴蜀征集重税,蜀人早有反侧之心,利用天下义军突起,蜀王孙则集合地方各部落少数族人歼灭驻守在巴蜀的秦兵,恢复了蜀国名号,此时动兵,定是担心我大汉要发兵征蜀,才在边界地带驻守重兵。”

龙天羽可知道巴蜀是中国古并代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区,物产丰饶,经济发达,历来被誉为天府之国,如果利用好了,这可是块宝地,兴奋道“汉中虽富饶,但面积有限,不足以迅速崛起横扫中原,这巴蜀便是大汉的后粮仓,我必取之”

张良说道“蜀川地形险要,多是羊肠小道,四周皆为绝壁,奇险无比,十万大军也难以发挥作用,任你名将如神,手下雄狮百万,真打起来足有在后面摇旗呐喊的份儿,何况这些土住族人对秦人痛恨,野性难驯,要想短时间内收复非常艰难,一旦战事拉开,不能迅速结束,势必把汉军深陷其中,无力东进了。”

龙天羽点头道“无论如何,巴蜀一定要收复,但是不一定以大军正面交锋,五千龙牙部队和四万羽林军便能成事,其实我的目的不是歼灭他们,而是收复在大汉的附属下,成为大汉的疆土。”

赵尧道“不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8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