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大宋之风流才子>第六十六章 进宫

提起中国古代最繁华的都,大大们要么说西安,要么说北京,其实最繁华的都就是开封。但作为都,开封的地理条件是不太理想的。它无险可据,不像长安有黄河与秦岭做天然的屏障,甚至也不如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开封,则暴露在黄淮平原的北部,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长驱直入。当年孙膑围魏救赵的作战计划之所以能够奏效,就是由于充分利用了开封(大梁)的这个弱点。第一个将开封定为帝都的是后梁太祖朱温(这个人名声很臭,以至后梁长期被后人视为伪朝,直到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做了长长的说明来解释何以要把后梁列入正统,后梁的地位才被承认)。石敬瑭建立后晋,又把都城搬回开封。他的儿子石重贵不甘心在契丹人面前称孙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打头阵的先锋是后晋降将张彦泽。张带着辽人进入开封大肆抢掠杀人,给开封造成很大的损失。耶律德光后来以剽掠罪把他处决,开封百姓争着从他身上割肉吃,只能解恨,损失却补不回来了。契丹人嫌中原太热,住不惯,他们除了“打草谷”,并无意直接管理中原。过了两个多月,耶律德光在开封举行了建国称帝的仪式后,撤军北还。到北宋立国时,赵匡胤接手的是一个狭逼、败破的开封。

赵匡胤认识到这局限,不止一次地产生过迁都的构想,他想先迁到洛阳,再迁到长安。但赵光义并不认同,反驳说:“安天下在德而不在险,秦据关中,苛政虐民,不二世而亡。”这句话当场令赵匡胤为之语塞,事后他对左右说:“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他是武夫出身,却很有政治头脑,深知政事与兵事两者的关系不容易处理好:穷兵黩武一定带来民生疾苦,而武备不修最终会陷于内患蜂起、外衅丛生的危险局面。面对着赵光义这个“在德而不在险”的命题,并不以为然,却很难反驳。于是,迁都之议被搁置下来。后来为了拱卫京城宋朝不得不着力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禁军,集中驻屯在京畿及要冲之地,庞大的军费开支给北宋百姓带来不堪承受的负担。金人来了却没有起一点作用。但开阔的地形和便利的水运造成了开封的繁荣。(有大大说小弟在正文中说了太多废话,但人有所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历史精通,小弟只有用最短文字来描写)

这天结束了朝会,可大臣们没有散去,他们和真宗一样,眼巴巴地在等一个人呢。原来石坚两只船第二次补充供给的时候,已接到早候在码头上官员的通知,说要叫他们加快度,皇帝在宫里等得着急,还送给那两个公公几只信鸽,好通知行程。

这回连范仲淹都吃味了。可石坚依然宠辱不惊,每天抱着书籍苦读。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有一个人看到这情况,特别是看到石坚的举动,却隐隐泛上了忧色。

过了一会儿,开封府尹派人进宫禀报,说小石学士船停在汴河上,不敢靠码头了。开封府自赵匡胤定都后,经过了三次扩大,分成三城,第一城为内城,又叫皇城。第二城为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第三城为新城,建于祥符五年,也就是石坚穿越的那一年,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汴河下游的码头就是在新城的通津门。两个公公怕皇帝着急了,一路飞鸽传书不息,可消息也从皇宫泄露出去。现在京城里许多人都知道石坚的行程,知道他今天到达开封,全涌到通津门来观看。你想想,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做出那么多的大事,连皇帝都好奇,况且这些小老百姓。石坚看到这种情形,立即叫船停下,在河中抛锚。

可是岸上的人还不断地冲这两条船指指点点。老太太头上都冒出汗来,她抚胸说道:“我的妈呀,原来京城的人也这么热情。乖孙儿,象这样下去,你也不能出门了,可上朝怎办?”

石坚知道他是初来乍到,时间一长,就没有人感觉稀奇,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不过眼下这情况还得解决。他叫水兵拿着印符到开封府求救。

真宗听了,微笑,说:“都是皇城子民了,也跟着那扬州人学,成何体统?”

大臣们都想笑,心说:你还不是和他们一样。

真宗叫殿直杨文广带着一队禁军骑兵去保护石家祖孙。

看到有官兵来到,石坚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吩咐船上水兵将船靠上码头。

当石坚听到来地人是杨文广时。大为惊讶。问:“令祖可是杨老令公?”

杨文广一愣。什么杨老令公?

石坚反应过来。一拍头。那是刘。他改口道:“令祖可是杨太尉杨无敌?”

提起家祖。文广也是一脸祟敬。说:“正是家祖。”

石坚连心忙施了一个大礼。说:“原来是英雄之后。”

杨文广被他这一礼行得满脸红光。其实历史上杨业对宋朝地功绩远不如潘美(潘仁美)和曹彬、王全斌。但他死得忠烈。才被千古传唱。还有一个原因。其子杨延昭(杨六郎)死于边疆。这个孙子也就是石坚眼前这个杨文广也死在边疆。可谓是满门忠烈。这时候人民也在传诵杨家地故事。可没有后世那么厉害。至于声望也更没有后世那么大。杨文广此时也只是一个六品地官职。这还是他讨贼张海有功才获得地。看到这个名满天下地少年如此敬重其祖。他怎能不激动。

两人相互谦逊了一番,才在杨文广护送下,石家大小上了岸。由于士兵的保护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进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