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大宋之风流才子>第四百零一章 神罚(三)

时候,石坚的船队离田瑜的船队已经很近了,也不过路程。石坚再次下令,将两只锥子分得更开,在中间留下一条宽大的通道。然后向前方的田瑜下令,请他的船队从通道里驶到他们的后方,后面的敌人石坚来对付。

田瑜开始以为这样下去,恐怕不到勃泥,自己的船队也就差不多会部毁灭了。就是逃到勃泥,也未必有好下场,不看到那些船上那么多的南洋土著人。也许勃泥也参加了进去不定。到了哪里,那些南洋人虽然船小,可离他们地盘近,乘座小船而来,自己的下场还要遭。现在他没有想到要立功了,而是怎样逃命。不然不要说他的大军,就是他的本人也会牺牲在这里。

还真让他猜对了,这一次不但勃泥,就是李慧所说的婆国,还有菲律宾群岛的苏禄等小国都参加进来。但三佛齐对天理教的劝说不置与否。毕竟他们经常与宋朝打交道,两国往来密切。当然国与国之间,友谊那是假的,如果相信这一点,最后你的国家被人卖了也不知道。三佛齐没有参预进来的原因,是他们看到宋朝太强大了,不敢参预。还有一个原因,三佛齐离大洋岛比较远,他们得利也很少。但同样他们对于宋朝海客的肆无忌惮地欺压南洋人,也很反感,特别是这次幽灵船之事后,宋朝海客在海上疯,他们的船只也受到了一点损失。因此没有参加也没有向宋朝通风报信。

宋朝地士兵除了少数将领领导下的军队外,现在就是经过石坚数次大捷,但煅练地也只是西北军队。宋朝自太宗继位后,对武人压迫很厉害,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因此除了西北军队外,其他地方的士兵还是很柔弱。他们打顺风仗还行,打逆风仗就差了。现在情况危险,不要说是田瑜,就是连士兵也看出来了。因此他们惊慌失措,船队也没有组织好,各自为战,并且为了逃命,将蒸汽机的马力拉到最大。这样许多船上的蒸汽机开始出现故障,于是在这追逐过程中,一艘艘船只落了下来,成为敌人地猎物。可到了这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反思,反而更加慌乱。

如果不是石坚的船队赶到,他们有可能没有到勃泥,就会全军覆没。当然天理教这次大规模的海上行动,主要目标可不是他们,而真正是想歼灭石坚!但顺带着将他们消灭,他们也会非常愿意。

石坚看到了田瑜,田瑜也看到了石坚。他还看到了石坚船帆的旗帜,可现在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见蛇惊。于是派了何子良过来,看到何子良没有出警讯,他才松了一口气。而且一颗悬着地心也放了下来。

石坚是什么人?那是带了一万大军就将西夏闹得天翻地覆,击毙了近十倍的西夏大军,而后还安然无恙地回到宋朝。从石坚到了西北后,创造了一个个以少胜多的神话传说。这一点恐怕就是夏,或丁谓在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单论军事,这个天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让石坚为难的人!元昊与张元也不行,辽兴宗与他手下大臣更不行!

现在敌人势大,可他与石坚船队加在一起,敌人也不过是自己这两支船队的三倍多!以石坚以前经常面临的以少胜多地场面,他们纵然不胜,也会败,至少能安然逃出去!

他立即命令士兵打出旗语,说朝廷来了救兵了,而且是无敌来了。这也没有办法,没有通话设备,虽然石坚一再说了旗语的重要性,可旗语毕竟不能代替语言。石坚两个字就无法用旗语打出来。但打出了无敌,现在能称为无敌的能有谁有这资格?而且每艘船上都有望远镜,他们也看到了石坚船队上的旗帜。现在加上田瑜出的旗语,自然确认出石坚来。

偏巧石坚地座船就叫无敌号。当初他在命名这艘船号时,也没有人反对。这不是石坚自恋,这样做是为了给士兵增加信心。虽然敌人是乌合之众,可人数多,是他们的二十倍甚至三十倍。如果没有信心,还是很难取胜。就是石坚再会打仗,可也要士兵去将他的计划执行。另外三个副帅丁、崔灭狼与朱恨地座船也分别取名为平虏号、平寇号、平敌号。

这时候田瑜手下所有地士兵都在甲板上欢呼起来。他们心目中地石坚比田瑜还要神话。石坚来了。他们还会有危险么?一时之间。士气大振。也不失魂落魄了。于是船队再次组织起来。向石坚船队留下地那条通道中冲去。当然因为现在他们还是只顾得逃命。队型还不是很整齐。让石坚船队上一干将士看了嗤之以鼻。

他们心里在想。这些人也太怕死了。现在既然知道石大人来了。还要逃命。

难道他们不知道跟着石大人后面马上就要开始立下战功吗?

石坚在那十几个神秘人中点了一个人出来。现在少数几个高层知道这些人都是石坚委托比较可靠海客。找来熟悉南洋以及大洋岛海道地老水手。但石坚想到也许天理教会大乱。如果这些海客帮自己立下大功。会遭到池鱼之殃。所以将他们地身份保密。这不是保护他们。而是保护那些海客。这一次大乱。将有无数地海客牵涉到中间。

象这一次通过梅道嘉。石坚就得知有八十多家海客在这次大洋岛叛乱时。家人和财产全部转移到了大洋岛。还有四个海客石坚居然认识。他们也要西北置办了矿产。可现在已经廉价卖给别人了。所以这次叛党才能迅聚集起这么多海船来。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海客也卷了进去。那么这一次叛乱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一章 神罚(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