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攀龙化鸾>第163章 边郡儒生用不得

不过,在此之前,遭遇灾难的并不是古晋国地区,若是古燕国地区,汉武帝划分天下为司隶部和十三州刺史部中幽州刺史部的上谷郡。

元光六年春,匈奴骑兵又开始大举进攻汉境,这次选择的突破口真是上谷郡。

战国时期,燕国一代明君燕昭王姬平派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东胡因此而向北一直退出千余里,至此,燕国将自己的北部疆土一直拓展至辽东。上谷郡作为战国时期燕长城的起点,因为其是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的。

自定襄郡惨案后,大汉境内沿边各郡已经小心戒备了,可是,因为匈奴骑兵的机动力太强,而守备边境的士兵人数不足,又只能婴城自守,无法出城作战。因此,无论是郡守郡尉,还是普通士兵,只能眼睁睁看着匈奴骑兵在汉境内如入无人之境一边,肆意烧杀抢掠。

好在边境上事先得到了各障塞的烽火通知,各郡县的军政主官都提前将城外的百姓招进了城内,这一次,匈奴人除了攻破和劫掠了沿边各亭、障塞,以及一些村落之外,并未攻破任何一个县城。这也就避免了像上一次定襄郡惨案那样,一郡之中居然被匈奴人劫掠走了近六七成的青壮男女。

而且,这一次的匈奴入侵上谷郡事件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再一次印证了金知蝉的说法——边境上的事情,儒生真的是靠不住。

大汉朝在立国之初便主动弃了斗辟县,因此,上谷郡除了县治沮阳县之外,辖下还有十四个县。

之前,刘彻以及沿边各郡的郡守都三令五申,严令辖下的各县主官,一旦边境点燃了烽火,他们就必须立即召集城外的百姓入城,不得耽误,不得隐瞒情报,甚至是心存侥幸心理,让城中的百姓和城外的百姓抢在匈奴骑兵到达之前,合力将城外还未彻底成熟的庄稼收割完。

可是,这一次,上谷郡中,就有这么一位县令便是如此。

下落县,因为地处上谷郡的最南部,因此,该县县令在得知边境预警之后,他一方面阻止人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一方面,强令城中守城的士兵抢收田里的粮食。

这位县令倒是不敢直接强令城中的百姓和城外的百姓参与此事,因为,一旦下达了这个命令,那也就意味着匈奴骑兵已经里上谷郡不远了,再想隐瞒匈奴人入侵的消息也就完全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对此,不单单是县兵怨声载道,就连城中的乡绅也纷纷出面反对这个县令的做法。他们又不是傻子,县兵唯一的职责就是守城,哪有出去抢收粮食的。

下落县县令的做法,的确是没有违反刘彻的第二条指令——强令百姓们参与抢收的工作。可是,他却公然违背了第一条指令——隐瞒匈奴骑兵大举入侵的消息。

既不召集城外的百姓尽快入城,又不想方设法地加强县城防御工作。反而把一县手中唯一守城的力量全都曝之荒野。

若是下落县这些县兵真的被匈奴的骑兵在野外包了圆,到了那个时候,谁还能替满城的男女老少大守卫城池呢?

下落县县令发布这个命令之后,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为了防止发生兵变和民变,下落县县尉和县丞经过一番商议,他们一致决定,暂时软禁这名儒生出身的县令,先守住县城再说。

至于其他,事后皇帝陛下会不会怪罪他们做下了如此犯上的举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顾不上了。

若是下落县真让匈奴人攻破了县城,那个时候,他们除了以身殉城,再无其他选择。如果他们两个选择侥幸活下来,刘彻肯定是不会饶了他们的。

左右是个死,而暂时软禁县令,事后顶多就是罢官而已。

正是基于此,他们才会做出这个最为明智的选择。

这个时候,一直被县令养着的县中衙役和县兵都选择听县尉和县丞的命令,而不是听他这个傻缺县令的。

事实证明,不仅是刘彻杞人忧天,下落县的县尉和县丞也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三天后,一股三千人的匈奴骑兵,就到了下落县的县城外,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被下了个半死。

事后,下落县县尉和县丞,派人将县令释放了出来,而他们两个亲自到沮阳县郡守府门前负荆请罪,上谷郡郡守、郡尉和郡丞得知此事之后,三个人浑身上下齐齐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次若不是那个县尉和县丞胆大,拘住了那个蠢货,下落县县城必定难保。

真到了那个田地,他们三个人谁也也难逃刘彻的责罚。

这是因为,自己治下若是有任何一个县城被匈奴人攻破的话,他们三个都难逃皇帝陛下的责罚,最轻也是罢官免职。

刘彻可不会去管是不是朝廷任命的县令除了问题。只要出了事,一切责任都是地方上的。

至于那个儒生县令,若是县城真得被攻破的话,他极有可能会像那个定襄郡的郡守一样选择殉城,那个时候,背黑锅的人十成十就是了他们三个啦。

因此,三人经过商量之后,便坐主将这两人平迁到沮阳县担任县尉和县丞,而沮阳县的原县尉和县丞这平迁到下落县去。

至于下落县的县令,官职虽小,可他也是朝廷亲自任命的正式公务员,这个时候,因为还没有州刺史,因此,上郡的三位主官只能联名上奏,请求刘彻和丞相将其调离上谷郡。

刘彻闻讯后勃然大怒,他不是生气那个儒生如此的作为,


状态提示:第163章 边郡儒生用不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