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儿院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很多影视作品都有提到,是个什么机构也很清楚。( 千千)在西方许多孤儿院都是由教会人士所创办的,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院长大多是修女,但对于中国内地的孤儿院来说我想大多数人还是陌生的,也许有人知道抗日期间宋庆龄创办的孤儿收养机构,在当时也叫育婴堂。
关于中国最早的孤儿院大概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慈幼局,不过只是初有雏形,算不上是孤儿院,现在中国的孤儿院也叫做儿童教养院和儿童福利院,据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家孤儿院在浙江丽水,建于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由中国人自己独资创办的孤儿养育机构。
之所以介绍这些资料是跟下面这个故事有关。
当沈小蕾告诉我要去福建一趟看望侄子和侄女的时候,我不禁感到纳闷,据我所知沈家在那一带并没有什么亲戚,既然是侄子、侄女那么一定是小蕾的哥哥或是弟弟的孩子了,可是小蕾是个独生子女,除了侯文峰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外就没有兄弟姐妹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侯文峰和白莉生下了孩子然后偷偷寄养到了福建?我瞎想了一会觉得不太可能,以文峰和白莉的为人绝不会不要自己的孩子。
沈小蕾见我一脸疑惑这才告诉了我原因,原来文峰和白莉助养了两个孤儿五年,那对孩子被助养的时候还是襁褓里的婴儿。白莉和侯文峰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助养的孩子一两次,所以他们算不上孩子的养父母,只能算是热心人士,从本质上来讲助养和收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那两个孤儿自从懂事开始就认了侯文峰和白莉为养父母,他们不愿再接受别人的收养,就连福利院的院长也是很无奈,好在文峰和白莉寄去的钱足够让这俩孩子无忧的生活在福利院,院长也就由得这俩孩子。
这倒是件挺新奇的事,我从未听侯文峰提起过自己助养了两个孤儿,不过我很明白他为什么会助养孤儿,因为他自己就是孤儿。
我考虑了一会决定也要去看看,沈小蕾好奇的望着我有些不相信,但她并没用阻止我去的意思,就这样我就和文峰他们一起去了福建。
白莉在开着车,侯文峰坐在副驾驶座上,我和小蕾则坐在后排,这一路上气氛很怪,坐在前面的两人由始至终都没说过话,我和沈小蕾也是十分尴尬不敢发问。
“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资料我都准备好了。”侯文峰静静地问着白莉。
“嗯,我资料也备齐了下周一去民政局。现在不谈这个,张院长打电话来告诉我子浩病的不轻,目前最重要的去看望子浩。”白莉望着前方不断延伸的公路平静的说道。
侯文峰点了点头就不再说话,然后转头望向了窗外。对于他们俩之间的事我和沈小蕾也不好管什么,他们的性格都很独立,很知性,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应该是也经过仔细商量的结果,不过我看的出来他们并不是感情破裂,倒像有逼于无奈有苦衷似的。
一路无语,几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到达了那所福利院所在的小镇,小镇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了,虽然镇上随着着经济的发展建起了现代的楼房,但仍有一片老住宅区特别显眼,那里大多还是那种灰墨色砖石盖的瓦房,给人一种水墨画的感觉,很古朴。听侯文峰介绍这片老住宅区内由于许多房子都很有历史,有的甚至是名人的故居所以这片地方受到了保护,一直没有拆掉重建。那所福利院就在这片老住宅区内,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将近六十岁的女士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站在巷子口。当看到我们下车的时候,那小姑娘立即就跑了上来抱住了白莉亲热的喊着“白莉妈妈”。
白莉抱起小姑娘回头对我们说道“她叫小爱。”
“文峰爸爸也来啦。”小姑娘说着伸手就要拥抱侯文峰,侯文峰抱起小爱走到了那女士面前问道“张院长,子浩怎么样了?”
“情况很不好已经送医院检查过了,也没检查出什么,子浩还是那样饭也不吃觉也不睡的,我们只得强行给他喂点流食。他精神状况很差,每天都捂着耳朵不愿听别人说话,可是他又不闹很安静,我一时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你们了,也许你们来看看他,他的病情会好一点。以前我告诉他你们要来他总会很高兴,可是这次我告诉他的时候他一点反应也没有,很不对劲,哎。”张院长皱着眉头叹气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侯文峰问道。
“大概在五天前,我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像他们这类还未入学的孩子我们一般都看的比较紧的,由于他不闹我们一直也没察觉到,直到第二天他连续两顿不吃饭我们才感觉到了异样,我以为他病了就带去医院检查,但是什么也没查不出来。”张院长一边带着我们穿行在老巷内一边说道。
老巷内透着古朴的气息,我好奇的四下看着,此时我注意到了一间挂着牌匾的老宅子,牌匾上题着苍劲有力的五个字“泉涌育婴堂”,在这间老宅的墙上开凿了一个方形的洞,我一时好奇就凑到墙边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是一个大抽斗,在这个墙洞的旁边还开了一个小孔,在小孔内挂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铃铛,这些东西都让我觉得新奇。
“育婴堂是什么地方?养孩子的地方?”沈小蕾也注意到了这边的东西好奇的问道。
“育婴堂就是早些年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