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少年可以回首的美梦,飘落的大雪占据了梦境的绝大部分。
绿色的古老申城,大雪总是偏爱着它。它大把大把的飘落,整夜整夜的袭来,一夜之后,田里的麦苗就会全都被覆盖住。但它依旧不依不饶,甚至几天几夜的袭来,把申城人都囚禁在热闹的小屋里。
孩子们永远感觉新奇,站在门口张望,嘴角带着微笑,伸手去接那飘落的雪。若是女孩子,会在雪中不停的旋转,享受着那与雪花一起飞舞的感觉。
九八年洪灾那年,我十一岁,暴风雪如洪水一样来的那么凶猛,那么干脆。中午,还是阳光明媚,空气干冷。下午,天空就变了脸色,嗖嗖的冰雹打在我的毛线圆顶帽。冰雹太浓密了,它不时打在我毫无遮挡的小脸上,顿时如针扎一般的疼痛。
天气寒冷,申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喜欢这唯有雪落声的清静感觉,它使我内心清净,如同这个洁如白纸的世界冬眠去。
那些各色的狗是最耐不住寂寞的,成群健壮的狗狂奔在田野里,时不时几只狗围成圈,团团的打斗。
我知道风雪只会越下越大,天也快黑了,便告别了千惠回到自己的家里。
外面冷清的一个人也没有,只是一些快脱落的年纸在冷风中飞。色调渐变的无边天际,刚才还是阴暗,现在全黑。风雪嗤嗤般的火花声,伴着瘦骨嶙峋的刺槐树的盈盈声。突然的“咔嚓”急促的断裂声,传到了我的耳朵,我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里,妈妈已经点燃了煤油灯。橙黄色的火焰跳动着,我看见哥哥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剥着黄壳花生。他伸出的大耳朵并不能被棉线帽子遮住,冷如铅球般沉重的压在他的身子上,他总是不断地扭动屁股以躲避严寒的威胁。
妈妈把竹片小箩筐放在腿上,也漫不经心的剥着来年春天播种的花生,却不见爸爸的身影。
“妈妈,外面下着雪。爸爸呢?”
妈妈抬起头,看了看外面的愈下愈大的暴风雪,她大大咧咧的,并不是一个细心的女人,她嚷道:“要么死的人,大过年的,也见不得一个人。”
“大冷天的,谁死啦?”
“来烤烤火,脸都冻的红彤彤的。”我走向了炉子,烘烤着手。
“把小袄子脱下,换个大袄子?”
“不冷……”
“又不听话!”我知道我拗不过妈妈,只好按要求做。
“太不像话,一年的工钱,这熬到年尾,还没有结。人也找不到,我看他们是躲起来。”哥哥看着我,气愤的说着。他扶紧快掉落的毛线瓢状帽子,我看见他圆圆的脸带像极了爸爸。哥哥笨拙的把双脚跺了又跺,继续剥着花生。
“工头的钱还没要到吗?”
“拖,老是拖。这些人,该死。说过年给,现在又没影子,白天门也关掉啦。”
至于这些钱为什么久拖不给,我以后终于在爸爸的一次无意的聊天中探知,那些包工头都拿着钱放高利贷去,月利率5,这个利率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简直是天文数字。
“这不,再要不到钱,年也过不去。你爸爸没折,堵那人家屋里去。”这个申城非常美丽的女人气嘟嘟的继续说着。
“去多久了?”我说。
“整整三个钟头。”哥哥说。
“哪里的人家?”我大概为爸爸忧愁,永远记恨着湖里哨人的野蛮。
“不用担心,没事的,爸爸人好,他们不会做什么。”哥哥说。
我听哥哥这么说,就去看电视。妈妈剥完了花生,双腿摊在小板凳前,就悠闲的做着手中的针线。她一点也不着急,神情安详,只是抽不动的时候,才会显出不安的样子。她的顶又硬又大,就如钢圈一样。
对于爸爸,他生的憨厚,可爱的样子如同一只熊猫,身材略显短小,古铜钱币一样的肤色,总是穿着尼龙的褂子,身上永远都沾满石灰。
他是申城数一数二的建筑工人,他喜欢把泥刀磨的光亮,就像一把锋利的剑一样。可以说泥刀就是爸爸最爱的玩具,他就是用这个小小的玩具撑起了一个家庭。
爸爸为人本分、善良,又乐于助人,在申城,也很少听过有人说他的坏话。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从来不会做过多么伟大的事情,很小的时候要说最让我佩服他的地方,还是他在建筑上的本领。我简直不敢相信,好像有某种魔力,不管别人从任何地方向他抛来砖块,他总能轻易而举的接住,然后把它贴在石灰上。
爸爸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了建筑工人,是姐姐拉不出大便,三岁时死去了。为了还治疗姐姐病的债,爸爸才卖了油坊。爸爸并没有其它的一技之长,才成为建筑工人。由于爸爸身材并不算很魁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来后他累的一直抽烟。
每天早晨天亮就起来,一直干到天摸黑看不见了人才能放工。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干那些沉重的泥土活很不习惯,每天被那沉重的砖头,楼板累得乏乏的,回到家饭有时候饭都不想吃就睡。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一天请假休息,除非下起了雨,工地开不了活,他才会放松一下他那可能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没好好休息的身体。
大雪越飘越大,我听到了它的声音,它落在我的窗前,我好像在做着几十年不醒忧愁的梦。嘎吱嘎吱的响,从过去到现在,我喜欢那样的声音。它穿过我的神经,使我麻醉,使我在多少年后,仍然迷恋那样的情境。
也许这就是生活情